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ppt
关于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第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头号杀手老年人发病率接近45%发病率高1/3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40%死亡威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020年预计会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于低中等发达国家。第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本章内容概要:本章教学要求:第二节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第一节概述掌握: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的种类、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的测定;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疾病的诊断。第二节心脏标志物的测定第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概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疾病的的诊断第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内分泌功能(ANP)体内的物质运输第5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心脏疾病的诊断心脏疾病的诊断技术:心电图超声心动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液生化检查: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影像学检查:价格昂贵不适合动态监测价格较便宜且适合动态监测第6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cocardialinfarction,AMI)1969年,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AMI的诊断标准:①典型的病史和长期的胸痛。②明显的心电图改变。③一系列酶的改变2000年对AMI诊断的标准:心肌肌钙蛋白升高随后缓慢降低或CK-MB快速升高后降低,并伴有如下症状之一可诊断为AMI。①缺血症状。②ECG出现病理Q波。③ECG呈缺血改变(ST段抬高或降低)④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第7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心脏标志物的测定心脏标志物酶类标志物(心肌酶谱)蛋白质类标志物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心肌肌钙蛋白第8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心肌细胞蛋白或酶的大小及亚细胞分布决定了生物标志物快速出现在血循环中的方式。第9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收缩蛋白细胞核cTn\CK-MBMyo细胞膜损伤心脏标志物第10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酶类标志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LDH,AST,HBDH(灵敏度)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二十世纪六十年代CK(特异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K-MB(金标准),LDH1第11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心脏酶活性改变的机制心脏酶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细胞缺血时,心肌肌酶释放入血,其升高的时间及浓度和以下机制有关:1.心肌酶的释放速度:①心肌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影响因素:②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在形式③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第12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心肌酶在细胞间隙的分布和运送心肌细胞中的酶经过两种途径进入血液:途径一:心肌酶释放后进入毛细血管直接入血途径二:心肌酶释放后进入组织液,经淋巴系统回流进入血液。心脏受损时心肌酶主要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血液,故酶升高存在延迟3.血中酶的清除:不同的酶在血清中清除时间不同①从尿路排泄。②肝脏及网状内皮系统对酶的清除。③酶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可能的机制包括:第13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急性心肌梗死的酶类标志物1.肌酸激酶分布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中,也存在于脑和其它组织细胞。亚类由M和B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有三种同工酶:CK-MM,CK-BB,CK-MB。CK-MB1和CK-MB2CK-MM1、CK-MM2和CK-MM3第14页,共3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K-MM1CK-MM2CK-MM3,CK-MB1CK-MB2。正常血清中各亚型的含量AMI时组织型的MM3和MB2大量释放入血,CK-MM3/CK-MM1和CK-MB2/CK-MB1比值超过1.0,此变化明显早于CK和CK-MB的升高。CK-MB2/CK-MB1在AMI发病后1小时达到峰值,CK-MM3/CK-MM1在3小时达到峰值。显然CK亚型分析在诊断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