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pdf

发布:2019-07-29约3.66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 年4 月第28 卷第4 期Chin J Emerg Med,April 2019, Vol. 28, No. 4 ·413 · ·专家共识 ·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 通信作者:陈玉国,Email:chen919085@sdu.edu.cn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4.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急性心血管疾病 社区医师、调度中心、急救车和急诊科[3] ,各环节均能影 发病率增加,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人数也逐年递增。急 响胸痛患者诊疗效率。我国胸痛救治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性胸痛临床表现不一、病情变化迅速、危险性差异悬殊、 部分患者对胸痛认知度和应变能力差,常有患者就诊“延 预后与疼痛程度不完全相关、救治时间依赖性强。随着胸 误”;院前及远程救治能力相对薄弱,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仍 痛中心建设的推广,我国胸痛诊疗日趋规范,但我国幅员 需完善;各级医疗单位间协同救治配合欠流畅;院内各专 辽阔、急诊诊疗能力存在差异,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 业会诊为主的传统模式亟待进一步优化。本共识通过规范 因此,作为急性胸痛救治的第一站,院前急救和急诊科需 和完善胸痛急诊救治体系,对提升急性胸痛各环节诊疗水 快速评估、准确鉴别并科学处理,进而高效救治、合理分 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流胸痛患者。目前,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仍缺少急性胸痛急 2 社区医疗和院前急救 诊诊疗的指导性专家共识。为此,按照急性胸痛救治流程 “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指导方针, 社区医疗和院前急救是生命抢救的起点,是胸痛诊疗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 “战线前移”的重要环节。急救药物、监测检验、信息技术 会胸痛分会,组织院前急救、急诊医学、心血管病学等相 的支撑、政策的支持是提高社区和院前救治效率的关键。 关学科的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本共识强调“战线前移”, 社区和院前急救紧密相连,将有利于胸痛知识的普及 着眼整合区域救治网络,突出社区医疗、院前急救到急诊科、 推广、院前院内的顺畅衔接、完善患者预警机制和交接制度, 专科治疗的体系建设,并延伸至患者二级预防的全程管理; 使院前急救管理更加高效规范,最终促进区域内急性胸痛 以急性胸痛早期流程优化和快速准确鉴别为重点,体现急 救治能力的提升[4] 。提升急性胸痛诊疗能力应重视社区医 诊特色的动态评估观念,加强多学科协作共赢,凸显急性 疗的参与和基层人才的培养。社区与院前早期明确胸痛诊 胸痛救治应依托传统急诊急救基础建立起大平台、大数据 断并采取急救措施,能够更好的提高胸痛诊疗效果、改善 体系进行全程管理、多环节和交叉学科协调融合的重要性。 预后。针对社区和院前急救医护团队开展院前现场快速识 别[ 心电图、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等]、 1 急性胸痛救治现状 院前早期处理及分流等培训,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可显著 急性胸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是以胸痛为主 提高社区和院前急性胸痛救治能力。 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1] 。不同病因导致的胸痛既可 3 危险分层与病情评估 相似,又有不同特征,表现可以是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和 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伴随症状亦各不相同。急性胸痛病因 胸痛病因繁多,需立即对胸痛的危险程度作出评估( 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