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寒保暖安全教育班会.pptx

发布:2025-06-05约2.65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寒保暖安全教育班会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02

03

04

防寒要点解析

应急处理方法

安全隐患预防

保暖措施指导

05

06

班会实践环节

健康维护建议

防寒要点解析

01

冬季气候特点分析

气温低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气温下降会导致人体感到寒冷。

01

冬季常常伴随着大风天气,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导致皮肤、口鼻等部位干燥。

02

温差大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进出室内外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03

风大干燥

人体约50%的热量通过头部散发,因此头部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

头部散热

手脚等末梢部位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感到寒冷并导致冻伤。

末梢循环差

通过呼吸散失大量水分和热量,呼吸道黏膜易受到冷空气刺激而引发感冒等疾病。

呼吸道散热

人体热量流失途径

常见冻伤部位警示

耳朵暴露在外部,血管少且皮肤薄,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生冻伤。

耳朵

鼻子

手脚

面部

鼻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容易受到冷空气侵袭而导致冻伤。

手脚末梢循环较差,且距离心脏较远,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冻伤。

面部皮肤娇嫩,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容易导致冻伤和皲裂。

保暖措施指导

02

保暖性强,如羊毛衫、羽绒背心等,能有效保持体温。

中层衣物选择

防风、防水面料,阻挡外界寒冷侵袭。

外层衣物选择

01

02

03

04

透气、吸湿性好,避免汗液滞留在皮肤表面导致感冒。

内层衣物选择

佩戴帽子、手套和袜子,减少热量散失。

头部、手脚保暖

多层穿衣法标准

居家保暖设备使用

电暖器

使用电暖器时,要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超负荷运行,定期清理设备防止积尘引发火灾。

01

空调

使用空调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过大引发感冒,同时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2

电热毯

使用电热毯时,要先预热再上床,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身体失水,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皮肤灼伤。

03

户外活动防护策略

雪地活动

穿戴防水、防寒的衣物和鞋子,使用滑雪镜等防护用品,避免雪盲和冻伤。

01

行走时要小心滑倒,可以选择穿防滑鞋或鞋底加装防滑垫,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摔倒。

02

户外运动

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避免肌肉拉伤和关节受损,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身体失温。

03

结冰路面

安全隐患预防

03

确保电暖器有安全认证,使用时远离易燃物,不覆盖物品。

使用电暖器

确保烟道畅通,不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周围不得有易燃物。

使用火炉

睡前关闭电热毯,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过热。

使用电热毯

取暖设备安全规范

密闭空间通风要求

安装排气设备

定期检查密闭空间的通风口,确保其畅通无阻。

避免长时间密闭

保持通风口畅通

在密闭空间内安装排气扇等设备,以排除污浊空气。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定期开窗通风换气。

冰雪路面防滑技巧

穿戴防滑鞋

在冰雪路面上行走时,穿戴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子。

01

稳步前行

走路时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避免突然变向或急停。

02

使用防滑工具

在车辆或工具上安装防滑链或防滑垫,以增加摩擦力。

03

应急处理方法

04

冻伤初步急救步骤

转移至温暖环境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温暖、避风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寒。

01

脱去湿冷衣物

轻轻脱掉患者湿冷、紧绷的衣物,避免摩擦和过度刺激。

02

温水复温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7-40℃的温水中,切勿使用火烤或热水直接加热。

03

保持干燥

复温后,保持冻伤部位干燥,避免再次受冻。

04

失温症状应对流程

轻度失温

出现寒战、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添加衣物、饮用温水等。

中度失温

重度失温

出现意识模糊、行动迟缓、体温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更积极的保暖措施,如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并尽快就医。

出现昏迷、心跳减慢、呼吸微弱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1

2

3

紧急联络与求助渠道

向校内安保部门或辅导员报告,请求帮助。

校内求助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报告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拨打急救电话

向周围人员寻求帮助,共同实施急救措施。

求助周围人员

健康维护建议

05

增加热量摄入

适当多吃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类等。

补充维生素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苹果、草莓等水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注意膳食纤维

增加粗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肠道健康。

保持水分平衡

多喝水及淡茶等,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增强体质饮食方案

如跑步、打球等,可增强身体抵抗力,但需注意保暖。

户外运动

先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运动前热身

如瑜伽、太极等,可增强身体柔韧性,避免运动伤害。

室内锻炼

01

03

02

适度运动调节方法

及时更换湿衣服,防止感冒。

运动后保暖

04

情绪压力舒缓技巧

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