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饮用水卫生监督.pptx

发布:2025-06-07约2.75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饮用水卫生监督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水质标准要求

03

监督实施流程

04

处理技术监管

05

应急响应管理

06

公众参与机制

01

监督体系构成

01

监督体系构成

PART

法规政策依据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标准和管理要求。

03

详细规定了饮用水的水质标准、监测方法和卫生要求。

02

《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明确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

01

监管机构职责划分

卫生行政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

水利部门

供水单位

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组织饮用水卫生监测和评估。

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监督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工作。

负责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监督水利工程设施的卫生状况。

负责本单位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确保提供给用户的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供水单位、饮用水水源地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

对于违反饮用水卫生法规的行为,卫生监督机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保障公众饮水安全。

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饮用水卫生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执法程序规范

监督检查

监测与评估

行政处罚

宣传与教育

02

水质标准要求

PART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0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规定饮用水的水质应满足该标准,包括微生物、化学和放射性物质等多项指标。

02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规定饮用净水的水质标准,包括色度、浑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等多项指标。

微生物与化学指标检测

消毒剂检测

检测水中消毒剂余量,如氯、臭氧等,以确保水质安全。

03

检测水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含量,以及pH值、溶解性总固体等常规指标。

02

化学指标检测

微生物检测

检测水中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等指标,以评估水质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01

放射性物质限值规定

规定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值,以保护人体免受放射性污染危害。

放射性物质

规定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和最大允许含量,确保不会对饮用水造成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同位素

03

监督实施流程

PART

供水设施日常检查

检查供水设施的完好性

检查水泵、水管、水塔等供水设施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漏水、破损等情况。

检查供水设施的卫生状况

检查供水设施的运转情况

检查供水设施周围是否有污染源,是否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供水卫生。

检查供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是否存在故障或隐患,确保供水安全。

1

2

3

水质抽样检测程序

制定抽样计划

采集水样

检测与分析

结果报告与反馈

根据供水范围和抽样要求,制定详细的水质抽样计划,包括抽样时间、地点、数量等。

按照计划采集水样,并严格遵守采样规程,确保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

将采集的水样送至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和分析,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报告水质状况,并对不合格的水质进行追溯和处理。

问题整改跟踪机制

制定整改方案

评估整改效果

跟踪整改情况

归档管理

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包括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责任人等。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整改不到位或问题仍然存在的情况,加大整改力度,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将整改过程和结果归档管理,作为后续监督和管理的依据。

04

处理技术监管

PART

净化消毒工艺要求

保证净化过程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净化流程合理性

采用可靠的消毒技术,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安全。

消毒效果保障

合理选择消毒剂种类和投加量,避免消毒副产物对水质的影响。

消毒剂使用与控制

深度处理技术规范

臭氧-生物活性炭

采用臭氧氧化与生物活性炭吸附相结合,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01

膜处理技术

如反渗透、纳滤等,高效去除水中的微粒、细菌、病毒等污染物。

02

高级氧化工艺

利用强氧化剂快速分解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提高水质安全性。

03

设备运维管理标准

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无故障。

设备日常巡查

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运行监测

按照厂家建议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和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运行状态。

05

应急响应管理

PART

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制定

应急物资储备

预警系统

人员培训

制定针对不同污染源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建立饮用水污染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