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385-2011 羊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ICS11.220
B4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385—2011
羊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1-05-10发布2011-05-2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38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承德市畜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建军、李晓滨、金晓东、陈伟、赵国军、李素侠、郝云武、祖晓伟、张青春、
张宁、刘燕、牛雅丽、刘松云。
I
DB13/T1385—2011
羊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场(户),动物疫病诊疗单位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羊附红细胞体病
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羊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以黄疸性贫血和
发热为特征。
4诊断
4.1病原及传染源
本病由附红细胞体引起,吸血性昆虫、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本病主要传染源。
4.2流行特点
4.2.1发病日龄
各年龄阶段羊均发生。
4.2.2传播途径
吸血性昆虫传播、血源性传播和接触性传播等。
4.2.3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一般在50%,严重时病死率达到20%。
4.2.4发病季节
1
DB13/T1385—2011
该病以夏、秋季节多发,特别是气温剧烈变化、长途运输等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4.3临床症状
4.3.1急性型
消瘦快,饮食废绝,眼结膜苍白,体温41℃,呈稽留热,反刍停止,无力至死。1月龄至6月龄
羊多发。
4.3.2亚急型
逐渐消瘦,食欲减少,眼结膜苍白,可见粘膜黄染,尿色黄,体温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
心衰、无力、死亡。6月龄至12月龄羊多发。
4.3.3慢性型
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流涎,双眼流泪,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四肢无力,
肌肉振颤、磨牙,体温高达40℃以上,后期降至常温。12月龄以上成羊多发。
4.4病理变化
4.4.1急性型
急性型病例剖检可见如下临床变化:
a)身体消瘦,视粘膜苍白;
b)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c)肝肿大,边缘钝圆,质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浓稠的胆汁;
d)脾脏肿大变软;
e)心肌内外膜有出血点;
f)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肿大,偶见出血。
4.4.2亚急型、慢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