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清版)DB13∕T 5706-2023 黄秋葵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6-05约3.8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080.31CCSB31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706—2023

黄秋葵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3-05-06发布2023-06-06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706—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田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聚红、王海山、梁丽鹏、付雅丽、田东良、吴然、薛少红、姜贵平、梁宜品、张紫薇、王静、华靖斌、梁静、郭永召、周广英。

DB13/T5706—2023

1

黄秋葵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秋葵病虫害综合防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控原则、综合防控技术、防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黄秋葵病虫害综合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

立枯病、病毒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

主要虫害

蚜虫、美洲斑潜蝇、叶螨、蚂蚁。

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参见附录A。

5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6综合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

6.1.1轮作倒茬

合理安排茬口,避免与葫芦科、锦葵科、茄科等作物连作、邻作或套作,以根菜类或叶菜类作前茬为宜,切忌连作。

6.1.2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绿色黄秋葵选择优质早熟抗病品种如石秋葵2号、福星434、欧凯儿等;红色黄秋葵品种选择红玉、秋葵102等。种子质量应符合: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8%。

6.1.3浸种催芽

DB13/T5706—2023

2

播前将种子浸于55℃的热水中恒温搅拌15min~20min,在25℃~30℃条件下浸泡12h,清水洗净催芽,待5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6.1.4清洁田园

播种前,整地清除病残体,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消除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植物。在黄秋葵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间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病残体随意丢弃在田边地头或水源地。

物理防治

6.2.1色板诱杀

定植后7d~10d悬挂黄板(25cm×40cm)诱杀蚜虫、斑潜蝇等传毒害虫,每亩15~20块,下端高出植株顶端15cm~25cm。

6.2.2银灰膜避蚜

可铺银灰色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避蚜。

生物防治

6.3.1保护利用天敌

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弱的农药。

6.3.2施用生物药剂

施用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预防病毒病;施用中生霉素、多粘类芽孢杆菌等防治细菌性病害;施用阿维菌素系列、苦参碱等防治虫害。

化学防治

6.4.1药剂选择

应选择在蔬菜上登记的农药产品,注意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合理混用或轮换交替使用。

6.4.2用药方法

农药使用严格执行GB/T8321和NY/T1276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符合农药登记范围和施用方法。常用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详见附录B。

7防控档案

记录与整理黄秋葵病虫害发生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及资料。

DB13/T5706—2023

3

附录A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表A.1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病虫害种类

发生特点

症状

病害

立枯病

播种、发芽后真叶开始展开前幼苗发病,有时在土中未出土即发病。

发病初期根茎部出现茎缢缩,变褐、软化、倒折。有的根系受害,根部变褐。

病毒病

发病时间一般在5~9月。

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生长发育缓慢,开花结果小,严重时不能开花结果。尤其以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

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也可侵染茎部。

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开始,发病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在雨水多、田间湿度大的年份易发生,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