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单元测评试题(解析卷).docx

发布:2025-06-04约2.15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务员考试《常识》单元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单选题]沈某酒后无证驾驶无号牌的两轮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被交警部门认定为醉酒驾驶,交警部门对沈某无证驾驶无号牌摩托车行为作出罚款300元的处罚,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沈某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此后,交警部门又以沈某醉酒驾车为由吊销其小型汽车驾驶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沈某被交警部门所处的罚款,不能折抵其危险驾驶罪的罚金

B.交警对沈某的不同行为作出不同处罚,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

C.交警部门吊销沈某与涉案交通事故无关的汽车驾驶证,该处罚违法

D.沈某被判处刑事处罚后,交警部门再吊销其驾驶证违反过罚相当原则

答案:B

解析: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题中,交警部门对沈某无证驾驶无号牌摩托车的行为罚款,对醉酒驾驶行为判刑并处罚金,是针对不同违法行为作出的不同处罚,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而A项,行政处罚的罚款通常不能折抵刑事处罚的罚金;C项,吊销驾驶证针对醉酒驾驶合法;D项,符合过罚相当原则。

2、[单选题]下列关于蛋白质化学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蛋白质可以水解为脱氧核糖核酸

C.蛋白质变性凝固过程是不可逆的

D.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化学元素是碳、氢、氧、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化学特性核心知识。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水解终产物为氨基酸而非脱氧核糖核酸(B错误,DNA属于核酸);变性过程破坏空间结构导致不可逆(C正确);所有氨基酸均含C、H、O、N四种基本元素(D正确)。错误选项B混淆了蛋白质与核酸的水解产物差异。

3、[单选题]《公务员法》是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而制定本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务员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B.公务员的任用坚持德才兼备、工作实绩为先

C.公务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D.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答案:B

解析:《公务员法》第二条明确公务员定义包括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第七条规定任用原则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工作实绩但不是首要条件。第二十四条要求公务员就职时依法进行宪法宣誓。第十条规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综合管理。选项B将“以德为先”错误表述为“工作实绩为先”。

4、[单选题]下列气象观测站与主要观测要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交通气象站:能见度、路面温度、路基温度、路面积水

B.农业气象站:土壤水分、作物长势、红外温度、二氧化碳

C.海洋气象站:风速风向、空气流动、太阳辐射

D.景区气象站:温度、雨量、紫外线、负氧离子

答案:B

解析:气象观测站类型与其观测要素需对应特定领域需求。交通气象站侧重交通安全相关要素如能见度、路面状态;海洋气象站关注海洋环境参数如风速、太阳辐射;景区气象站涉及游客健康指标如紫外线。农业气象站的核心要素应为土壤墒情、作物生理参数等,但“作物长势”通常通过遥感监测而非地面气象站直接观测,且“红外温度”更常见于地表温度测量术语。农业气象观测规范(GB/T35221-2017)中未将“作物长势”列为常规观测要素,故选项B对应关系不准确。

5、[单选题]“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答案:C

解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选项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同样强调治国不应依赖外在的险阻和武力,而是应以内政的修明、道德的感召来使百姓归附,这也是儒家思想中仁政和德治理念的体现。因此,两者属于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