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声景评价模型的高密度街区道路景观设计研究.pdf

发布:2025-06-04约16.59万字共1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摘要

随着城市化不断提升,高密度街区成为大都市的重要活动空间。同时,高

密度导致的景观舒适性问题亦越来越突出,其中声景观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

将声景观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密度街区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尚不明确。为此,本

研究通过校验并完善高密度道路声景观评价模型,以深圳高密度街区道路为对

象,研究如何基于声景评价模型进行高密度街区道路景观设计,以此改善高密

度街区道路空间的声景观,提升高密度城市重要活动空间的景观品质,促进城

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8大城市高密度街区道路的空间状况,确定了两

大高密度街区道路空间类型,再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存在的6种形式。进而以深

圳为例,采用前人建立的高密度街道声景评价模型,对各种类型的高密度街区

道路声景进行评价,比较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验室主观评价结果,校验模型评价

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密度街道声景评价模型分别针对6种

高密度街区道路进行声景评价。6种高密度街区道路研究案例一部分来自“深

圳高密度街道”的研究,另一部分来自实地勘察,共计有35个研究案例。基于

6种高密度街区道路案例,本研究采用评价模型分析了它们的声景品质,并针

对声景评价较差的道路,开展了景观优化设计。

通过本研究,验证了使用高密度街道声景评价模型在提升声景品质的景观

设计中的有效性。进一步明确了绿化、天空、水景和座椅等视觉要素对提升高

密度街区道路声景评价的积极性影响,车辆和人群等要素的消极性影响。此外,

针对不同道路空间类型,侧重的景观要素亦有差别。对于商业型道路空间,为

使游客获得更为开阔的视线和天空可见度,绿化景观可适当减少,保持适中的

状态;水景和座椅在较为广阔的一类商业型空间中可考虑配置;人群要素相比

于生活型的空间,可通过流线设计等手段适当增加。而在生活型的道路空间中,

应更重视绿化要素的增加和车辆要素的控制;水景要素相对于而言则是设置的

必要性不大;座椅要素在空间尺度较大的次干路空间中可按需配置。

关键词:声景评价模型;高密度街区;道路空间;景观设计

-I-

Abstract

Abstract

Withincreasingurbanization,high-densityblockshavebecomeimportantopen

spacestocontainsocialactivities,especiallyinthemetropolis.Meanwhile,

environmentaldiscomfortcausedbyhigh-densityisbecomingseriousinwhich

landscapeplaysanimportantrole,andsoundscapecannotbeignored.However,itis

unknownhowtoapplysoundscaperesearchresultsintothedesignofroadlandscape

inhigh-densityblocks.Therefore,thisstudyisgoingtoexplorehowtoimprove

soundscapeoftheroadsinhigh-densityblocksthroughusingthesoundscape

evaluationmodelafterthemodelvalidation.TakingShenzhenhigh-densityblocksas

studycases,thestudyexploredhowtodesig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