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方案设计分析.pptx
正畸方案设计分析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患者综合评估
02
诊断问题归纳
03
矫治目标设定
04
技术方案选择
05
风险控制预案
06
实施流程规划
01
患者综合评估
口腔基础检查要点
6px
6px
6px
检查牙齿排列、牙间隙、拥挤度、错位、缺失、多生等情况。
牙列状况
评估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组织的健康状况。
牙周组织
检查前牙、后牙咬合关系,包括深覆合、深覆盖、锁合、反合等。
咬合关系
01
03
02
评估咀嚼、发音、吞咽等功能是否正常。
口腔功能
04
牙颌模型数据采集
牙模制备
制取精确的牙模,反映牙齿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01
模型测量
测量牙模上各项数据,如牙弓长度、宽度、牙齿大小等。
02
模型分析
将测量数据与专业标准对比,评估牙齿排列、咬合等问题。
03
模型保存
妥善保存牙模,以便后续治疗对比和参考。
04
评估颌骨发育、牙齿角度、关节位置等。
头颅侧位片
提供三维影像,更精确地评估牙齿、颌骨、关节等结构。
锥形束CT
01
02
03
04
显示牙齿排列、牙根形态、牙槽骨状况等。
曲面断层片
妥善保存影像资料,以便后续治疗对比和参考。
影像资料保存
影像学分析标准
02
诊断问题归纳
错颌畸形分类依据
包括牙齿拥挤、扭转、错位等。
牙齿排列异常
如上颌前突、下颌前突、反颌等。
上下牙弓关系异常
如牙齿过大或过小、牙齿萌出异常等。
牙齿与颌骨关系异常
咬合关系诊断标准
咬合功能
评估咀嚼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出现咬合无力、疼痛等问题。
03
评估咬合是否稳定,有无牙齿松动、移位等情况。
02
咬合稳定性
牙齿咬合接触关系
检查牙齿咬合时的接触点、接触面是否符合正常生理要求。
01
面部协调性评估
面部比例
评估面部整体比例是否协调,如下颌过长或过短、面部过宽或过窄等。
01
面部对称性
评估面部左右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偏斜或扭曲。
02
面部轮廓
评估面部轮廓是否平滑自然,有无明显凸起或凹陷。
03
03
矫治目标设定
咀嚼功能恢复
牙齿错位可能导致发音不清,正畸治疗可改善发音,提升语言交流能力。
发音功能改善
呼吸和吞咽功能改善
牙齿和颌骨畸形可能影响呼吸和吞咽,正畸治疗有助于恢复正常功能。
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提高咀嚼效率。
功能恢复优先级
美学改善维度
通过正畸治疗,使牙齿排列更加整齐,提升口腔美观度。
牙齿排列整齐
正畸治疗可改善因牙齿和颌骨畸形导致的面部轮廓不协调,使面部更加美观。
面部轮廓协调
正畸治疗可调整牙齿的排列和位置,使微笑更加美丽自然。
微笑美学
长期稳定性考量
牙齿磨损预防
牙齿排列整齐后,可减少牙齿间的异常磨损,延长牙齿使用寿命。
03
正畸治疗结束后,需要佩戴保持器以维持治疗效果,避免复发。
02
稳定性保持
牙周健康维护
正畸治疗可改善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维护。
01
04
技术方案选择
如牙弓过窄、过宽、不对称等,需通过固定矫治器调整。
牙弓形态异常
如深覆合、深覆盖等,需通过固定矫治器进行垂直向控制。
牙齿垂直向问题
01
02
03
04
包括牙齿拥挤、扭转、错位等,需要全面固定矫治。
牙齿排列不齐
如上下颌前突、后缩等,需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颌骨位置。
颌骨发育异常
固定矫治器适配场景
轻度牙齿拥挤
对于轻度牙齿拥挤,隐形矫治器可有效排齐牙齿。
牙弓形态轻度异常
如牙弓轻度狭窄或不对称,隐形矫治器可进行调整。
牙合平面问题
如深覆合、深覆盖等,隐形矫治器可实现牙齿垂直向移动。
复杂病例效果有限
对于涉及颌骨发育异常或严重错颌畸形的复杂病例,隐形矫治效果可能有限。
隐形矫治技术边界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通过植入种植体作为支抗,提高矫治效果。
利用口内其他牙齿或组织作为支抗,避免额外支抗设备的使用。
通过颌间牵引装置,调整上下颌牙齿的位置关系,改善咬合。
在矫治过程中,使用暂时性锚固装置如Nance弓、舌簧等,增强支抗效果。
辅助支抗应用策略
种植支抗
口内支抗
颌间牵引
暂时性锚固装置
05
风险控制预案
牙根吸收预防措施
矫治力过大可能导致牙根吸收,需严格控制矫治力的大小。
矫治力适度
通过X光片观察牙根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牙根吸收问题。
定期X光检查
轻力矫治器能减少牙根吸收的风险。
使用轻力矫治器
关节适应性监测
矫治器调整
根据患者关节情况,适时调整矫治器的力度和方向。
03
通过临床检查评估关节的稳定性,预防关节脱位或松动。
02
关节稳定性评估
关节症状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关节是否有疼痛、异响等症状。
01
矫治周期调整原则
生长发育高峰期
在生长发育高峰期进行矫治,有助于牙齿移动和颌骨发育。
01
矫治效果稳定
矫治周期需考虑矫治效果的稳定性,避免牙齿反弹或复发。
02
患者合作程度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