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pptx
一例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25-05-19
目录
CONTENTS
病房里的无声挑战
病例汇报
护理问题剖析
护理措施优化
护理效果评价
启示与思考
总结强调
01
病房里的无声挑战
病房里的无声挑战
吞咽障碍危机
破解之道何在
护理查房探索
陈大爷突发脑梗死,面临吞咽功能障碍挑战。病房内,他试图吞咽米糊却困难重重,呛咳声回荡,显露无声挑战。这危机牵动人心,需迅速应对。
陈大爷的困境让医护团队意识到,恢复吞咽功能是康复关键。护理查房变探索之旅,团队层层剖析,揭开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护理的迷雾。
面对陈大爷的吞咽难题,医护团队紧密合作,探索破解之道。他们细致观察,精心护理,力求在挑战中寻得康复的钥匙,为陈大爷带来希望。
02
病例汇报
个人及病史资料
陈大爷,58岁男性,10年高血压史,控压平稳。3天前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CT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现已入院接受溶栓及综合治疗。
病情影响
发病后,陈大爷情绪波动较大,对疾病的预后充满担忧,尤其是吞咽功能障碍带来的进食困难,更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心理压力之下食欲也受到了影响。
入院评估情况
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肢体肌力3级,言语含糊,构音障碍。洼田饮水试验Ⅳ级,重度吞咽功能障碍。3天体重降1.5kg,营养不良风险高,口腔状况待改善。
陈大爷性格
陈大爷性格乐观,退休前勤勉于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喜爱对弈棋局与悠然散步。但长期的高盐饮食习惯与缺乏规律运动,为此次脑梗死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患者基本信息
医疗治疗方案
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并应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胞磷胆碱钠营养神经,以促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计划
康复科会诊后制定了早期康复计划,包括低频电刺激治疗增强吞咽肌群肌力,冰刺激疗法提高吞咽反射敏感性。双重疗法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陈大爷吞咽功能恢复。
护理实施情况
责任护士小林严格执行鼻饲喂养,每日按照营养科制定的食谱,通过鼻胃管给予匀浆膳。同时,口腔护理每日3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误吸预防与监测
为防止误吸,小林抬高床头至30-45度,鼻饲时半卧,后维持30分钟。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异常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鼓励吞咽训练,但积极性不高。
目前治疗与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03
护理问题剖析
生理层面的影响
脑梗死损害陈大爷右侧基底节区,影响吞咽肌群协调运动,致食物滞留口腔、咽部,增加误吸风险,同时舌肌肌力减弱,运动受限,食物残留口腔,吞咽困难加剧。
神经肌肉损伤
长期吞咽障碍致陈大爷口腔、咽部结构适应变化,黏膜干燥、唾液少,食物湿润难,自洁力降,细菌易生。咽部肌群萎缩,咽腔容积形状变,闭合失效,食物反流或误入气管风险增。
解剖结构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陈大爷因脑梗死导致吞咽障碍,心理落差大,焦虑抑郁,缺乏康复信心。此不良心态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致交感神经兴奋,咽喉肌紧张加剧,吞咽困难加重。
心理状态的影响
陈大爷家庭支持不足,老伴照顾力不从心,子女忙碌陪伴少,致其孤独失落。社会角色转变难接受,康复积极性受挫,缺乏有效支持,面对吞咽障碍更感孤立无援。
家庭支持与社会角色
01
02
04
护理措施优化
基础训练强化
为提高陈大爷的吞咽能力,护理团队进一步优化了吞咽基础训练,增加了唇肌和呼吸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呼吸控制能力,减少吞咽时呛咳的发生。
进食训练调整
在进食训练方面,护理团队根据陈大爷的实际情况,调整了食物的质地,从鼻饲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选择浓稠的糊状食物,并调整进食体位和速度,鼓励陈大爷增强信心。
个性化吞咽训练方案
责任护士小林通过聊天、讲解知识、邀请康复患者交流分享经验以及指导放松训练等方式,为陈大爷提供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改善心态,积极配合训练。
心理疏导
护理团队组织家庭护理指导,建立家属微信群,联系陈大爷子女陪伴父亲,组织家庭活动。在家庭的关爱与支持下,陈大爷精神状态改善,康复积极性大大提高。
家庭与社会支持强化
心理与社会支持干预
05
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评估指标
系统护理与康复训练后,陈大爷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提升至Ⅱ级,吞咽功能显著改善。日常进食中,陈大爷已能自主进食糊状及软食,进食时间和呛咳次数均明显减少。
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吞咽造影检查
显示陈大爷咽缩肌收缩力增强,食物通过时间缩短,误吸风险降低。舌肌运动灵活,能有效推送食物至咽部。这些改善直观反映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患者主观感受
陈大爷感到吞咽变得轻松,能正常享受美食。身体改善提升了他的生活质量,笑容重现。同时,陈大爷对康复训练更加积极,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心理与营养状况变化
通过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强化,陈大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