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烧伤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pptx

发布:2025-06-03约2.74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烧伤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8

目录

CATALOGUE

01

烧伤评估与诊断

02

急性期护理干预

03

创面处理规范

04

并发症系统管理

05

康复期护理措施

06

健康教育与预防

01

烧伤评估与诊断

烧伤深度分级标准

浅度烧伤

伤及皮肤表层,疼痛感明显,有水疱形成,但皮肤基底部仍呈白色或粉红色。

01

中度烧伤

伤及皮肤真皮层,局部红肿、疼痛,有水疱形成,水疱皮剥脱后可见湿润的白色基底。

02

深度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创面干燥、焦痂,感觉丧失。

03

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以患者手掌大小为1%体表面积,估算烧伤面积。

手掌法

将人体分为9个部分,每个部分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不同,根据烧伤部位进行面积估算。

中国新九分法

利用烧伤面积图表,根据烧伤部位和程度,查表得出烧伤面积。

图表法

合并症早期识别要点

休克

呼吸困难

感染

电解质紊乱

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烧伤后皮肤屏障受损,易感染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应注意创面清洁和抗感染治疗。

烧伤后喉头水肿、烟雾吸入等因素易导致呼吸困难,应及时行气管切开等处理。

烧伤后大量体液丢失,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和电解质监测。

02

急性期护理干预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合适消毒液清洗创面,去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减少感染风险。

创面清洁与清创技术

创面清洗

根据烧伤深度和范围,采取外科清创或保守性清创,去除焦痂和腐肉,促进伤口愈合。

清创处理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避免进一步污染和损伤,同时保持创面湿润,促进细胞再生。

创面保护

液体复苏管理策略

液体复苏量

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计算患者液体需求,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

01

液体选择

根据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选择合适的晶体和胶体液,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

02

液体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尿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液体复苏方案,确保液体平衡。

03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部位和性质,为制定疼痛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疼痛控制方案实施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减轻患者疼痛。

非药物镇痛

采用心理干预、物理疗法等非药物手段,辅助治疗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03

创面处理规范

敷料选择与应用原则

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适合的敷料,如湿性敷料、干性敷料、透明敷料等。

敷料种类

敷料应定期更换,避免敷料过干或过湿,以保持创面湿润和清洁。

敷料更换

敷料应妥善固定,避免移位或脱落,造成创面感染或愈合延迟。

敷料固定

感染预防操作流程

6px

6px

6px

接触创面前,必须彻底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洗手

根据创面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抗生素使用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创面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消毒

01

03

02

保持创面所处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细菌滋生。

环境控制

04

密切观察植皮区域的颜色、温度等变化,及时发现血运障碍。

观察植皮区血运

术后需避免植皮区域长时间受压,以免影响成活。

避免植皮区受压

01

02

03

04

植皮后需保持植皮区域干燥,避免尿液、汗液等浸湿。

保持植皮区干燥

植皮区域需定期清洁,以保持干燥和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植皮区清洁

植皮术后护理要点

04

并发症系统管理

休克监测与应对措施

休克指数监测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休克症状。

01

液体复苏

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制定合理的液体复苏方案,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

02

电解质平衡

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03

呼吸道损伤护理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防止窒息。

呼吸道通畅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改善低氧血症,促进伤口愈合。

氧气吸入

使用湿化器或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黏膜干燥。

呼吸道湿化

多器官功能衰竭预警

胃肠功能支持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维护胃肠功能,预防肠源性感染。

03

观察黄疸、出血等肝功能不全症状,及时采取保肝措施。

02

肝功能保护

肾功能监测

定期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肾损伤,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01

05

康复期护理措施

主动性运动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关节活动,如伸展、弯曲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关节功能恢复训练

被动性运动训练

对于无法主动活动的患者,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功能性训练

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如握持、站立、行走等。

心理支持干预方案

心理疏导

通过倾听、解释和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01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