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重点整理(详细版).pdf

发布:2022-08-25约7.22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土地的概念和特性 1、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 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特性 (1)自然特性 a.位置固定性(就地利用) b.面积有限性(强迫人们必须集约利用) c.质量差异性(自身光照气候差异—自然差异—级差地租—因地制宜—最佳综合效益) d.功能永久性(为科学合理利用保护土地提供客观可能) (2)经济特性 a.供给稀缺性 供给有限+需求不断增大 所导致 位置固定+质量差异 所导致 引起 土地所有权垄断+土地经营垄断 b.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改变经济用途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要制定长期周密土地利用规划,不可朝令夕改 c.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寻找投资合适度和合理投资结构 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联结,地理上会影响其他区域,还会影响生态环境经济效益 要求对全国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规划、管理和调控 二、土地的功能和功能 1、土地的功能 a 承载功能: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场所,成为房屋道路等建设的地基 b 生育功能:具有支撑万物生育的环境、条件和功能 c 资源功能:为人类物质资料生产提供非生物资源 d 生态功能: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e 财产和资产功能: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使土地具有财产功能,土地产权进入市场流转使土地 具有财产功能 2、土地的分类 a 按照地貌特征: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b 按照土壤地质:黏土、壤土、沙土等 c 按照土地生产能力(主要是耕地):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d 按照土地权属性质:国有、集体所有、私有等 e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2017年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 三、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1、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土地的经济关系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a 土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人与土地经济关系) b 土地制度: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土地利用中人与人经济关系) c 土地市场: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土地利用中人与人) 2、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a 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深入土地利用和土地经济关系的社会实际进行调查 b 全面系统分析:将土地纳入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全面研究分析 c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 d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e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四、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a 国度和地域的差异性:各国土地经济学学科研究重点和成果差异性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 b 研究重点的阶段性:土地经济学随各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变化(中国近年热点:土地市场全面 开放、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合理保护耕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 土地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日益深化和细化 第二章土地利用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内容 1、土地利用的内容 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 之间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化。 a 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调查土地的自然因素和最优利用方向利用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土 地进行分等定级、分类和统计 b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对土地利用改造程度及土地受人为影响变化程度(垦殖率、森林覆盖率)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区 域总面积)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后给人们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反映利用土地目标的实现程度) c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宏观:指政府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土地利用布局和手段的系统决策 微观:指对土地潜力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并选择最有利土地利用方式和措施的具体方案 d 土地开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