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花木出口调查分析报告》1500字.docx
成都市温江区花木出口调查分析报告
笔者采用线下随机抽样、线上网络问卷等调研方法,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对温江花木出口现状及优化路径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总结归纳,进而科学分析温江花木出口的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1.1访问对象与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出214份调查问卷,其中200份被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参考了相关硕士论文,综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最终得到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当地的行业相关从业者、花卉协会、专家学者等人员。
由于花木产业的行业特点,此次被访问者中男性较多;分布于各个年龄段人数均衡,便于全面反映相关群体对温江花木出口的思考;被访问者中很少有花木出口企业人员,与出口公司数量少密不可分。
表4-1样本信息表
性别
男
117
女
63
年龄
21-30岁
31
31-40岁
83
41-50岁
49
51-60岁
5
61岁及以上
2
职业
花木生产者
101
花木经纪人
18
花木出口公司人员
38
花木行业协会或合作社人员
8
花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
5
学历
小学
37
初中
77
高中
30
大学
26
大学以上
10
1.2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温江花木出口面临的困难包括:品牌知名度低、出口经验较少、外贸人才少、市场信息滞后、物流运输卡点、无特色产品、出口手续繁杂等7个方面,因为这些问题的人数选项占比都超过了半数。
表4-2温江花木出口问题统计表
序号
温江花木出口问题
人数
占比
1
品牌知名度低
106
58.89%
2
出口经验较少
125
69.44%
3
外贸人才少
102
56.67%
4
市场信息滞后
110
61.11%
5
物流运输卡点
121
67.22%
6
无特色产品
115
63.89%
7
出口手续繁杂
99
55.0%
1.3温江花木出口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180份网上与线下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温江花木出口问题及原因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对温江花木出口存在的四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1.3.1产销方面
在质量标准方面,温江区花木产品一方面是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都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是标准执行难度大,标准化生产苗木少;在产业布局上,温江区一方面是花木栽培的布局与规划不够合理,往往以分散式的方式进行种植、经营;另一方面,为花木生产的不均衡,造成了生产区域性“失重”;在出口经验方面,温江区花木出口企业少、出口额低、出口产品类目单一、不清楚出口程序等;另外温江花木产品销售渠道较少,主要为直接在田间销售、依靠中间商销售、部分产品面向市场销售、线上销售等。
1.3.2运输方面
温江花木出口在铁路运输上有两个堵点。首先是阿拉山口口岸,由于经过该地的出口货物逐年增加,导致该地货物出关缓慢,接着影响恒温柜流转速度以及花木损耗量,也就增加了路上的运输成本。其次是波兰马拉舍维奇货源站,其检疫和海关的检验比例较高,检验时间较长,因此一般会在口岸停留3天,而且其检验费昂贵,这就给出口的花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除了两处堵点外,运输还存在返程组货能力不足、智能恒温柜去程不足、回程空箱率高等问题。这对温江花木出口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1.3.3政策方面
温江区花木出口没有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并且没有做详细的出口规划,也无国际花木市场需求调研,虽然温江区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其对温江花木出口支持力度较小。
1.3.4科研方面
温江花木出口的品牌建设及产品创新不够,虽然温江区花木生产企业和种植户较多,但是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品牌极少,而在商标局注册的花木品牌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极度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当地专业人才较少,企业通常缺乏长远考虑,不愿意在人才和新品种上投入过多的人力、时间等成本,反而只是注重眼前利益,喜欢囤积市场卖得好的苗木,盲目跟风导致他们的产品不是原创的,其产品只是一种低端的商品,其附加价值并不高;温江花木研究开发落后,多数花木企业由于自身种种条件的制约导致新品种的培育与市场趋势不符;缺乏产权意识,即使是市场反响较好的花木产品,也只能通过增加该花木的数量来维持其市场存活率,导致后续发展很难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