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pptx
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生物防治技术
01
农业防治措施
03
物理防治方法
04
化学防治策略
05
综合防治管理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农业防治措施
01
灌水原则
根据蔬菜种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合理制定灌溉计划,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
施肥方法
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灌溉方式
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同时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及时排水,防止涝害。
合理灌水与施肥
适期播种与断代栽培
播种时间
根据蔬菜种类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高温或低温期播种。
种植密度
根据蔬菜种类、生长习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断代栽培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间作等栽培方式,减少土壤病虫害的积累和蔓延。
植株调整
通过摘除病叶、老叶、弱枝等,增强植株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根据蔬菜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控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遮阳网、温室等措施,合理调控温度,避免高温或低温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
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降低有害气体浓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环境调控技术
光照管理
温度管理
湿度管理
通风换气
生物防治技术
02
利用天敌昆虫
瓢虫类
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可以大量捕食蚜虫,有效减少蚜虫对蔬菜的危害。
蚜茧蜂
蚜茧蜂可以寄生在蚜虫体内,通过寄生作用将蚜虫致死,从而减少蚜虫的数量。
食蚜蝇
食蚜蝇的幼虫会捕食蚜虫,对蚜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微生物制剂
如细菌制剂、真菌制剂等,可以通过侵染害虫体内,达到杀虫效果。
使用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
如苦参碱、烟碱等,具有杀虫、杀菌作用,对蔬菜的害虫和病原菌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昆虫信息素
通过人工合成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杀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种植诱集植物
诱集植物的选择
选择对目标害虫具有吸引力的植物,将其种植在蔬菜周围,诱集害虫。
诱集植物的种植与管理
诱集植物的处置
诱集植物应早于蔬菜种植,并加强管理,确保诱集植物上的害虫不转移到蔬菜上。
在害虫大量聚集时,及时将诱集植物拔掉或焚烧,以减少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1
2
3
物理防治方法
03
防虫网覆盖栽培
在蔬菜育苗期,用防虫网覆盖苗床,防止害虫危害幼苗。
防虫网覆盖育苗
防虫网隔离害虫
利用防虫网的孔径大小,将害虫隔离在网外,减少害虫繁殖和危害。
将防虫网覆盖在蔬菜种植行间或温室大棚通风口处,有效阻止害虫进入。
防虫网的使用
色板诱杀害虫
黄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性,在黄色板上涂抹粘虫胶,诱杀害虫。
03
02
01
蓝色板诱杀
某些害虫对蓝色有较强的趋性,可以设置蓝色板诱杀。
色板与其他措施结合
将色板诱杀与其他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高温闷棚消毒
夏季高温闷棚
在夏季高温季节,将温室大棚密闭,利用高温进行闷棚消毒,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
冬季低温冻垡
在冬季严寒季节,将土壤翻耕后冻垡,利用低温杀死越冬害虫和病原菌。
闷棚时间与温度
根据害虫和病原菌的致死温度,确定合适的闷棚时间和温度,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化学防治策略
04
优先选择对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和环境影响小的农药。
合理选择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
根据蔬菜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
针对病虫害种类选择农药
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交替使用农药
不得随意增加农药使用量,以减少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
控制农药使用量
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局部施药或针对性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精准施药
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农药混用种类和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风险。
农药混用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在蔬菜采收前的一段时间内,禁止喷洒农药,确保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安全标准。
遵循农药使用安全规范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等防护措施,避免农药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农药蒸气。
遵守安全间隔期
综合防治管理
05
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
设立监测点
在种植区域内合理设置监测点,对蔬菜病虫草害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工具与设备
采用专业的监测工具和设备,如昆虫诱捕器、病害诊断仪等,提高监测准确性。
监测数据分析
定期收集监测数据,进行专业分析,预测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
轮作原理
通过轮换不同作物种植,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实施轮作与间作制度
间作优点
利用不同作物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与间作策略
制定合理的轮作和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