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doc
PAGE4
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的产量指标及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整地除草、播种、苗期管理、施肥、旱渍病虫害防控、收获等全过程种植的条件要求和栽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本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 油料类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T/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
的光照和有效积温均能满足芝麻生长需要,芝麻产地的灌溉水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黑、白芝麻种植区隔离带应在2km以上。
产量指标
春芝麻产量≥120kg/667m2,夏芝麻产量≥100kg/667m2。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于种植的宜机收芝麻新品种。
播前准备
6.1选地
宜选地势高,土层深厚,便于排灌,肥力中上,非重茬地种植。
6.2选种及种子处理
按照GB4407.2选择种子;播前将种子置入0.1%多菌灵液浸泡1小时,阴干后播种,可提高苗期抗病性。
整地除草
7.1深耕压草
前茬油菜、小麦等收后,进行机械灭茬(秸秆粉碎还田),深耕20cm左右,以翻压杂草;耕后旋耙、开沟和作畦。整地和播种宜在早晨或半晚进行,避免烈日下作业跑墒。
7.2整地要求
整地要求深沟高畦,畦沟、腰沟和地头沟三沟配套,耕层上松下实,地表平、细、净;大面积种植地块,播前每隔10~15m开挖一条地下鼠道排涝、降渍;间作套种地块,应留好预留行。
7.3播前封闭除草
如播前田间油菜自生苗或鸭舌草、千金莲子草等恶性杂草较多,其应对措施为:一是播前深翻30~40cm;二是可用10%草甘膦500-700ml,兑水30-40kg后喷打1~2遍。
播种
播种期
春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于5月中旬到6月中旬进行。间作芝麻以当地最适宜的播期播种,但要服从主作物的播种期。
播种量
每667m2用种量为0.2-0.25kg,天旱时宜加大播种量;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应浇水播种。
播种方法
8.3.1免耕条播
对前茬留桩矮(低于12cm)、杂草少地块,利用条播器直接免耕条播,播种深度1~2cm,浅播浅盖,以看不见种子为度,防止播后遇雨闷种或出苗不齐。机条播等行行距采用30-40cm,宽窄行行距采用60:20cm。
8.3.2双旋机条播
对杂草多、地表干硬,前茬留桩高地块,先进行第一遍深耕(旋)压草,第二遍进行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此法播前1h种肥混拌,按每667m2用种量0.2-0.25kg加25kg复合肥比例,拌种均匀置入播种器。播种等行行距采用30-40cm,宽窄行行距采用60:20cm。
8.3.3“双保险”播种
对易旱岗地,耕后趁地潮撒播第一遍种,播后浅旋,再播第二遍种子,轻耙盖种;撒播前用细土或炒熟的陈芝麻拌种,顺风将种子均匀撒开,达到一播全苗。
9苗期管理
9.1留苗密度
春播芝麻和适期夏播地块,留苗密度1万株/667m2;6月10日后播种(至6月30日),每推迟5天,密度增加2000株/667m2。
9.2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65ml/667m2,兑水50L;出苗后10~15天用12.5%盖草能乳油40ml/667m2,兑水40L均匀喷雾土表,防除苗期杂草。
9.3移苗补缺
播后5~6天,如不能出苗或出苗不全,应立即检查原因,缺苗严重的,及早重播;局部缺苗的,于3~4对真叶期移苗补栽。
9.4间苗定苗
1~3对真叶期进行1~2次间苗,苗距以10-15cm间隔为宜。如采用化学间苗,用可控喷头每隔50cm宽,贴地喷施芝麻间苗剂(由0.17%~0.25%的草甘膦铵盐、0.5%~1‰的2,4-D和99.65%~99.78%的水组成),使喷药后形成30~40cm宽的间苗带和10~20cm宽的植株行;4~5天后再用可控喷头在植株行上每隔20~30cm相间喷药。此法间苗效率高,但应先小面积喷试熟化。
定苗应在苗情稳定,苗龄30天后进行,按计划留足苗数。
施肥
10.1施足底肥
底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和多元微肥,播前结合整地翻埋土中。每667m2施入农家肥1000~20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20~30kg,硫酸锌1kg,硼砂0.2kg。
10.2适时追肥
如幼苗生长健壮,可不追肥;如底肥不足或播种过晚,在蕾期追施尿素5~10kg/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