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虫害预防与农作物品种选育.pptx

发布:2025-06-01约1.59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虫害预防与农作物品种选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CONTENTS

病虫害预防

农作物品种选育

病虫害与品种选育的关系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病虫害预防

了解不同类型病虫害的特征和发生规律,如叶部病害、根部病害、虫害等。

类型

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症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识别

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利用光、热、颜色等物理手段诱杀害虫,或设置防虫网等物理屏障,防止害虫侵入。

03

02

01

环保、安全、持久,对天敌无害,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优点

见效快、防治效果好,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和应急防治。

化学防治优点

应综合考虑防治效果、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合理选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避免滥用农药。

注意事项

农作物品种选育

03

转基因育种

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01

传统育种

利用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通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02

分子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转移培育新品种。

培育对主要害虫具有抗性的品种,有效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抗虫性选育

培育对主要病害具有抗性的品种,降低病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抗病性选育

同时考虑抗虫、抗病、抗逆等多种抗性的品种选育,提高农作物的综合抗性能力。

综合抗性选育

病虫害与品种选育的关系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

降低农作物产量

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如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等方面。

品质下降

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会使农作物抗逆性减弱,增加防治难度和成本。

抗逆性减弱

提高抗病性

通过品种选育,可以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农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如赤眼蜂、白僵菌等。

生物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

农业防治

利用光、色、温度等物理因素诱杀害虫,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

物理防治

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环境污染和残留。

化学防治

1

2

3

针对市场需求,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的农作物品种,如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

高产优质品种选育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育适应性强的品种,如耐旱、耐盐碱的玉米、小麦等。

适应性品种选育

针对特定消费群体或用途,选育具有特色性状的品种,如彩色玉米、高纤维红薯等。

特色品种选育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市场调研,满足消费者需求。

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品种选育过程中缺乏长期规划和战略眼光;忽视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训总结

成功经验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改良农作物的抗病、抗虫、抗逆等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掘和利用农作物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分子育种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育种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度。

智能化育种技术

生态农业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

绿色农业

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谢谢

THANK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