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复习提纲.pdf

发布:2025-05-26约2.16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11-2现代交换技术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绪论

1.通信网的组成元素,,,。

用户终

传输线路

交换设备

中继

常用网络拓扑

全互联网路结构:可靠,结构复杂,利用率低

星型组网络结构:复杂度降低,不可靠,存在覆盖地域限制

多结交环结构:可覆盖更大地域,提高通信可靠性,网络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性

本地网概念

传统PSTN交换方式

转接是网络,端到端经过交换机多次转接

电路交换方式

通信过程分为:建立连接、用户信息传送、拆除并释放

呼叫控制依靠信令系统,永久性连接有网络管理系统配置

2.电路交换的发展历程,分组交换ARPANET。

1876电话发明,人工交换机,内部网络为塞绳

1892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内部网络为电磁继电器接点,由上升旋转性选择器控制

1940纵横制交换机,内部网络机电纵横接线器,由布线逻辑共同控制

20世纪80年代,程控交换机又程序共同控制

1969第一个,只有四个节点,56Kbit/s

1972E-mail,节点大大增加

1982采用TCP/IP协议集

1990被WWW代替

3.交换机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交换网络:执行传送面功能。提供任意输入输出间的可控连接(开关状态:交叉连

接Cross,平行连接Bar

控制器:执行控制面功能。控制交换网络各开关的状态

接口:交换机对外服务窗口,实现多种适配功能。

4.衡量交换机主要性能指标,各指标的含义。

交换容量:交换机所能提供最大吞吐量

阻塞率:内部资源全部被占用的概率

时延:信令处理时延,分组转发时延

差错率:

接口类型:

接口速率:

可靠性:

二、第二章:交换理论基础

1、概率论和随机过程

kkn-k

二项分布:P(X=k)=Cnp(1-p)

涉及交换系统的各种服务设备,如交换单元的输入、输出链路、中继线、控制处理器等的占

用情况。

k-λ2

泊松分布:P(X=k)=λe/k!E(x)=λ,ϭ=λ

一段时间内电话局收到的呼叫次数。(电话呼叫流:平稳性,普通性,独立增强性)

指数分布:F(t)=P(X≤t)=1-e-λtt0

相邻呼叫的间隔时间和一次呼叫的占用时长。(无记忆性)

泊松过程,生灭过程

λ发生强度μ结束强度

2、通信业务量

话务量概念和计算、性质,

Y=TλS=CS(C=λt)波动性周期性

话务量强度(N条入线在平均占用时长内的呼叫数,也是N条入线同时被占用的平均

数)

完成话务量强度:A=λs=Na(a=λS=S/λ-1)

11

服务器(中继线)利用率A,a

cc

流入话务量强度A=λS=ma

ccc

负荷能力,每个服务器承担的平均话务量强度

η=A/m

c

服务质量影响

C(t,t)

按呼叫:BL12

C(t,t)

12

Y(t,t)

按话务量:BL12

Y(t,t)

12

T(t,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