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办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docx
执法办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选择题
1.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时,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该证据()。
A.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B.经补正后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C.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D.视情况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答案: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这是为了保障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2.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执法人员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该处罚决定()。
A.有效
B.无效
C.可撤销
D.效力待定
答案:B。《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果未履行这一程序,该处罚决定不成立,也就是无效的。因为程序公正是保证处罚决定合法有效的重要前提。
3.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种做法违反了()原则。
A.公正原则
B.公开原则
C.一事不再罚原则
D.过罚相当原则
答案:C。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其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正原则强调处罚的公平合理;公开原则侧重于处罚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过罚相当原则要求处罚的轻重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4.执法部门在办理案件时,超过法定办案期限仍未作出处理决定,这种情况属于()。
A.程序瑕疵
B.程序违法
C.实体违法
D.合理延迟
答案:B。法定办案期限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执法部门办理案件的时间限制,执法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案件的办理工作。超过法定办案期限未作出处理决定,违反了法定程序,属于程序违法。程序瑕疵通常是指程序上存在一些小的、不影响案件实质处理的问题;实体违法是指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等实体方面存在错误;合理延迟需要有正当的理由并符合法律规定。
5.执法人员在询问当事人时,未制作询问笔录,这种做法()。
A.不影响案件办理
B.违反法定程序
C.可以事后补记
D.只要有其他证据就可以
答案:B。询问笔录是执法过程中的重要证据形式,记录了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等重要信息。执法人员在询问当事人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未制作询问笔录违反了法定程序,可能导致案件证据不完整,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事后补记可能存在记忆不准确等问题,不能替代当时制作笔录的合法性;即使有其他证据,询问笔录也是不可或缺的证据之一。
二、填空题
1.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答案解析:合法原则要求执法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正原则强调对所有当事人平等对待,不偏袒、不歧视;公开原则要求执法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及时原则要求执法活动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提高执法效率。这四个原则是执法工作的基本准则。
2.在刑事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由法定机关执行。
答案解析: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防止滥用强制措施,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并且由特定的法定机关(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执行。这是法治社会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3.执法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答案解析:这是《行政处罚法》赋予当事人的知情权和陈述申辩权等权利的保障。当事人只有了解了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进行陈述和申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执法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
答案解析:全面收集证据要求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包括对当事人有利和不利的证据;客观收集证据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歪曲事实;公正收集证据要求执法人员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保证证据收集的公正性。
5.执法部门在办理案件时,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对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记录。
答案解析: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可以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执法活动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有助于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判断题
1.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就可以不遵循法定程序。(×)
答案解析:虽然维护社会秩序是执法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