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声牙周治疗仪规范化操作流程.pptx

发布:2025-05-30约2.5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超声牙周治疗仪规范化操作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操作前准备

03

标准化治疗流程

04

参数调节策略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06

术后维护管理

01

设备基础认知

01

设备基础认知

PART

将超声振动传递到牙周组织,起到清洁和杀菌的作用。

超声工作尖

确保工作尖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不会过热,保护牙周组织。

冷却系统

01

02

03

04

提供超声驱动信号,控制整个设备的工作。

主机

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方便医师调整参数和监控治疗过程。

操作界面

器械组件与功能解析

适应症

牙周炎、牙周脓肿、牙石等牙周疾病。

禁忌症

口腔内软组织病变、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液疾病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范围

院感防控核心要求

器械消毒

使用前需对器械进行彻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者消毒

操作者需穿戴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

一次性用品

使用一次性工作尖,避免重复使用导致的交叉感染。

环境消毒

治疗室需保持清洁,定期进行空气和物表消毒。

02

操作前准备

PART

设备检查

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超声振动频率、功率调节、冷却系统等。

消毒流程

使用消毒溶液对超声牙周治疗仪的工作尖和其他接触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设备自检与消毒流程

患者应坐在治疗椅上,头部靠在治疗椅头托上,保持舒适的姿势。

患者体位

根据需要选择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无需麻醉,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痛感或不适感。

麻醉选择

患者体位与麻醉选择

工作尖型号匹配原则

型号匹配

工作尖的型号应与超声牙周治疗仪的型号相匹配,避免因不匹配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治疗效果不佳。

工作尖选择

根据治疗部位和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工作尖,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3

标准化治疗流程

PART

龈上洁治操作规范

超声设备选择

选用具有高效能、低损伤的超声治疗仪,确保操作时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02

04

03

01

洁治剂选择

选用专业的洁牙剂或牙膏,配合超声设备使用,增强洁治效果。

操作手法

将超声工作尖与牙面平行或小于15度角,以轻轻接触牙面方式进行操作,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牙釉质。

洁治顺序

按照牙位顺序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牙面都得到彻底清洁,不留遗漏。

选用精细、锐利的龈下刮治器,确保能够准确刮除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刮治时用力要适度,既要确保刮除干净,又要避免损伤牙周组织。

刮治器与根面应呈一定角度,以便更好地清除牙石和菌斑。

按照牙周袋的深度和牙石分布情况,有序进行刮治,避免遗漏。

龈下刮治手法控制

刮治器选择

刮治力度

刮治角度

刮治顺序

根面平整目的

通过根面平整,去除牙根表面残留的牙石、菌斑和不平整的牙骨质,使根面保持光滑平整,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

平整操作手法

平整时应沿着牙根表面进行,避免损伤牙周组织,同时要保持平稳的力度和速度。

平整器械选择

选用专业的根面平整器械,如根面锉、根面砂轮等,确保平整效果。

平整后处理

平整后,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根面,去除残留的牙石、菌斑和碎屑,同时给予适当的牙周药物治疗,促进牙周组织愈合。

根面平整实施步骤

01

02

03

04

04

参数调节策略

PART

功率档位选择标准

根据治疗目的选择

不同的治疗目的,如去除牙石、平整根面或改善牙周状况等,需要选择不同的功率档位。

牙周组织耐受性

患者的疼痛感受

在选择功率时,需考虑牙周组织的耐受性,避免功率过高导致损伤。

患者的疼痛感受也是选择功率的重要参考因素,应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功率。

1

2

3

冷却系统联动设置

冷却系统的作用

冷却系统可有效降低治疗时工作尖的温度,避免对牙周组织造成热损伤。

冷却剂的选择

一般使用水或生理盐水作为冷却剂,具有降温效果好且对牙周组织无刺激的优点。

冷却方式的选择

可根据治疗情况选择喷雾式或浸泡式冷却方式,确保工作尖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工作尖运动模式匹配

根据治疗目的和牙周状况选择合适的工作尖,如尖头、平头等。

工作尖的选择

不同的工作尖需要匹配相应的运动模式,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运动模式的设置

工作尖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磨损或变形,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治疗效果,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

工作尖的更换与保养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PART

检查患者牙齿敏感程度,调整治疗参数。

牙本质敏感应对方案

术前评估

使用牙本质保护剂,避免治疗头直接接触牙本质。

术中保护

给予脱敏治疗,减轻患者敏感症状。

术后护理

确保治疗区域软组织无创伤或炎症。

软组织损伤防范要点

术前准备

保持治疗头与软组织的安全距离,避免误触。

术中操作

检查软组织有无损伤,及时给予处理。

术后检查

定期检查

确保设备散热系统正常,避免过热现象。

设备过热预警处理

预警处理

设备发出过热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