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母乳喂养相关知识.docx
条款3.13.1.1-3.13.4.1
一、世界卫生组织《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2018年更新版)
关键管理规范
a完成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世界卫生大会相关决议。
1.b制定书面的婴儿喂养政缴,并定期与员工及家长沟通。
1.c建立持续的监控和数据管理系统。
2.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支持母乳喂养。
重要的临床实践
3.与孕妇及其家属讨论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4.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5.支持母亲开始并维持母乳喂养及处理常见的困难。
6.除非有医学上的指征,否则不要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母乳以外的任何事物或液体。
7.让母婴共处,并实践24小时母婴同室。
B.帮助母亲识别和回应婴儿需要进食的迹象。
9.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
10.协调出院,以便父母与其婴儿及时获得持续的支持和照护。
二、**区人民医院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8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促进母乳喂养,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医院制定本措施。
2、定期对全员进行爱婴医院管理及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所有新上岗人员进行不少于18小时的母乳喂养知识、技能培训。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不少于3小时的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培训。
3、通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产科病房及网络等途径,为孕产妇及家属提供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教育。
4、做好宣教,促进自然分娩。无禁忌症者,帮助母亲分娩后即刻开始不间断的母婴肌肤接触,帮助母亲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5、坚持按需哺乳,鼓励早吸吮、勤吸吮。医务人员负责指导每一位母亲掌握正确的哺乳体位和婴儿的含接姿势,并告知因医学指征母婴分离的情况下,母亲如何正确挤奶的方法及保持泌乳。
6、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除有医学指征的母婴分离外,产妇和新生儿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
7、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需要添加配方奶时,应遵循医嘱。
8、告知母亲使用奶瓶、人工奶嘴和安抚奶嘴的风险。
9、制订母乳代用品配置和使用管理制度,产科病房设置配奶区。婴儿配方奶粉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严禁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馈赠和赞助。
10、建立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设母乳喂养门诊和母乳喂养热线咨询电话,号码为。,继续为出院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支持服务。
提问:新版促进母乳喂养十大措施与旧版的区别
答案:1、第二条旧版侧重强调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新版重点放在能力的评估上;2、第五条旧版强调单一的手??奶,新版扩大到关注哺乳姿势、哺乳问题、潜在哺乳困难;3、第八条旧版提倡按需哺乳,新版新增顺应喂养的概念;4、第九条旧版完全禁止婴儿?用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做安慰物,新版侧重告知使用?险并未完全禁止;5、第十条旧版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新版的更多侧重于强调提供产妇和新生儿服务机构的责任。
提问:产科有哪些措施促进母乳喂养?
答;1、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每天新生儿沐浴与母亲分开不超过1小时,没有奶瓶、奶粉。
提问;如何识别新生儿饥饿?
答1、宝宝的头转向妈妈的乳房。同时张大嘴,有觅食反射。
2、宝宝做出吸吮的动作,张小嘴左右寻食,吸吮临近的背角,衣袖小手,等
3、哭闹
4、宝宝睡觉不安稳,眼球快速运动,妈妈感觉乳涨。
提问;医院定的母乳喂养指标,2019年大于等于40%,2020年大于等于50%。
要知道:产科配奶室在五楼,专人管理的。
提问;在哪些途径为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
1、医院孕妇学校、线上的讲座也有。
2、护士入院、产后、术后会宣教与指导
3、门诊、病区均发放宣教折页。
4、微信公众号也有医院的关于母乳喂养的宣传。
5、产科有专业的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指导。
三、母乳喂养禁忌症
1、母亲饮酒或滥用药物:此处的滥用药物指苯环利定、可卡因、大麻等易成瘾的药物。
2、母亲HIV感染:居住在资源丰富国家的母亲,如果感染HIV,应建议其不要母乳喂养。
3、母亲人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人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或Ⅱ型阳性或有未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母亲不应哺乳,也不能挤出母乳哺喂婴儿。
4、母亲患活动性结核
5、母亲在产前5日至产后2日患水痘
6、母亲感染疱疹病毒,乳房有病灶
7、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宝宝是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
8、母亲接受特殊检查或治疗:母亲接受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或治疗以及妈妈接受化疗药物治疗时需要暂停母乳喂养(X光、CT、核磁共振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9、母亲接种了特殊疫苗:母亲接种天花疫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