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解读《GB_T 40987.3-2021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 第3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最新解读.pptx

发布:2025-05-29约6.82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B/T40987.3-2021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第3部分:

县级公共图书馆》最新解读

一、总则深度剖析:奠定县级图书馆发展基石

(一)规范适用范围的精准界定

1.涵盖主体明确:本规范主要针对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论是独立运营的县级馆,还是实行总分馆制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均在此列。这一明确规定,让县级图书馆在业务开展时有了清晰的参照标准,无论是馆藏资源建设、特色资源打造,还是日常服务提供,都能依据规范有序推进。例如,在一些实行总分馆制的县域,总馆和分馆的业务统筹、资源分配等工作,都可按照规范进行统一管理。;

2.业务活动范畴:从文献的采集、组织,到保存、保

护与修复,再到读者服务、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核心业务活动,都被纳入规范范畴。以文献采集为例,县级图书馆要依据规范确定采集原则、范围和方式,确保馆藏资源既能满足本地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又能结合地方特色有所侧重。

(二)遵循法规标准的重要意义

1.国家法规引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营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

法》。该法从宏观层面为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依据。县级图书馆在制定发展规划、保障读者权益等方面,都要以该法为指导。比如在服务公平性方面,法律规定要保障不同群体的阅读权利,县级;

图书馆就要据此在服务设施建设、资源提供等方面做出

相应安排,确保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能够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

2.行业标准协同:同时,图书馆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图书馆著录规则》《图书馆分类法》等,也是县级图书馆业务开展的重要依据。这些标准确保了图书馆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图书馆著录规则》来说,县级图书馆在对文献进行编目时,严格按照规则进行著录,能够使文献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检索和共享,方便读者获取所需资源。

3.其他领域标准支撑:此外,还需参照其他相关领域的标准和规范,像《文献著录总则》等。这些标准从不同角度为图书馆业务提供支持。例如在文献保存方面,;

要参照相关的环境标准,控制图书馆内的温度、湿度等,

确保文献的长期保存。

(三)县级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要点

1.体系构成多元:县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包含总分馆制、流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多种形式。总分馆制有助于整合县域内的图书馆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

流动图书馆则可以深入偏远地区,将图书资源送到读者家门口。数字图书馆打破了时空限制,读者通过网络就能访问丰富的数字资源。例如,一些山区县通过流动图书馆定期到各个村落开展借阅活动,同时建设数字图书馆,让村民在农闲时也能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阅读电子书籍。;

2.合理布局规划:根据县域人口分布、地理特点和文

化需求来合理规划服务体系布局至关重要。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可多设置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网点;在偏远山区,利用流动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进行补充。如在一些平原地区的县,按照乡镇人口数量和分布,在人口较多的乡镇设立分馆,在人口较少的村庄设置图书流动服务点,

同时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网络覆盖,确保全县居民都能便捷获取图书馆服务。

3.功能全面发挥:该服务体系应具备文献资源保障、阅读推广、社会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文献资源保障是基础,要确保有足够丰富的文献满足读者阅读需求。阅读推广活动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如举办读书分享会、讲座等。社会教育功能体现在通过各类培训、科普活动提升读者知识水平。文化传承方面,可通过收集、;

整理和展示地方文献,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例如,某

县图书馆通过举办地方文化展览,展示本地的历史名人、传统手工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

二、文献采集:构建特色馆藏资源宝库

(一)采集原则坚守

1.需求导向原则:县级图书馆要深入了解本地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读者问卷调查、读者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读者对不同类型文献的需求信息。比如,若当地农业产业发达,读者对农业技术类书籍需求大,图书馆就应加大此类文献的采集力度。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段、职业群体的需求差异,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为上班族提供专业技能提升相关书籍。;

2.质量优先原则:在采集文献时,要严格把控质量。

优先选择权威出版社出版、知名作者撰写的作品。对于

学术类文献,要关注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例如在采集

历史文化类书籍时,优先选择经过专业学者审定、具有

较高学术水准的版本,确保读者获取准确、优质的知识。

3.特色发展原则: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文献采集。每个县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产业等。如某县以陶瓷产业闻名,图书馆可重点采集与陶瓷制作工艺、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