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网络安全管理员-高级工模拟题(含参考答案解析).docx
2024年4月网络安全管理员-高级工模拟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不可能存在于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中。
A、漏洞数据库模块
B、扫描引擎模块
C、阻断规则设置模块
D、当前活动的扫描知识库模块
正确答案:C
2.AIX中用户名长度最长为()位,这个限制无法改动。
A、5
B、6
C、7
D、8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AIX系统中,用户名长度最长为8位,并且这个限制是固定无法改动的。
3.公司的WEB服务器受到来自某个IP地址的黑客反复攻击,你的主管要求你通过防火墙来阻止来自那个地址的所有连接,以保护WEB服务器,那么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防火墙?()。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层,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过滤,能够方便地阻止来自特定IP地址的所有连接,满足阻止来自某个IP地址的黑客攻击的需求。应用级网关型主要针对应用层协议进行控制;复合型防火墙结合了多种防火墙技术;代理服务型通过代理服务器隐藏内部网络结构等,它们都不是直接针对基于IP地址的连接阻止的最直接方式。
4.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源是()。
A、系统的审计日志
B、网络中的数据包
C、系统的行为数据
D、应用程序的事务日志文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通过监测网络中的数据包来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包的内容、流量模式等,以检测是否存在入侵行为。而系统的审计日志、系统的行为数据、应用程序的事务日志文件通常是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源。
5.下面不属于本地用户组密码安全策略的内容是()。
A、设定密码长度最小值
B、强制密码历史
C、设定用户不能更改密码
D、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地用户组密码安全策略包括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设定密码长度最小值、强制密码历史等。而设定用户不能更改密码不属于本地用户组密码安全策略的内容。
6.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应至少生成包含事件主体、事件客体、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的结果、()等内容的上网行为管理记录。
A、事件经过
B、采取的措施
C、事件分析
D、事件记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生成的上网行为管理记录需包含事件主体、事件客体、事件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件的结果、采取的措施等内容,这些要素能完整准确地记录上网行为事件的全貌,便于后续的查询、分析和管理。
7.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的关系应当是:
A、信息化建设的结束就是信息安全建设的开始
B、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C、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是交替进行的,无法区分谁先谁后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如果不同步进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漏洞等问题,后期再进行信息安全建设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高成本。而同步规划和实施能更好地协调两者关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安全运行,所以A选项信息化建设结束才开始信息安全建设以及C选项交替进行无法区分先后的说法均不正确,应选B。
8.黑盒测试是指()。
A、渗透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被测单位取得各种资料后对目标进行渗透测试
B、渗透者对目标系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渗透测试
C、渗透者在被测单位的网管部门或者极少数人知晓测试的存在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渗透测试
D、渗透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被测单位取得少数资料如网络拓扑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渗透测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黑盒测试是一种基于功能的测试方法,测试人员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一无所知,只关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通过输入不同的数据来验证系统是否能正确输出预期的结果,就像对一个黑盒子进行测试一样,只知道输入和输出,不了解内部实现细节,所以答案是B。
9.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
A、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B、加密机制和访问控制机制
C、数字签名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D、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加密机制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数字签名机制可以验证数据的来源和完整性,确定数据是否确实是由声称的发送者发送的,并且没有被修改过。这两种机制都可以用于身份鉴别,比如通过数字签名验证发送方身份等。选项B中的访问控制机制主要用于控制对资源的访问权限,与身份鉴别直接关系不大;选项C中的路由控制机制主要用于网络路由相关,与身份鉴别无关;选项D中的访问控制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都与身份鉴别没有直接关联。
10.对路由器而言,下列()功能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