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答案+解析).docx
2025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17世纪英国哲学主要有经验论等;18世纪法国哲学有法国唯物主义等,但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2.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直观反映没有强调主体的能动性;认识不是主体的主观创造,它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也不是主体的内心体验,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A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但都不是总特征。
4.社会存在是指()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社会人口因素的总和
D.社会生产方式的总和
答案:A
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表述不准确;社会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重要内容,但不全面。
5.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B
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B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是货币的职能之一;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交换价值等,而不是货币的本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的过剩。生产过剩的表述不准确;生产不足不符合经济危机的实际情况。
8.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答案:D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统一战线、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问题,但国家政权是核心,夺取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关键。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均衡发展
D.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私有制为主体不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均衡发展表述错误;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简单说国有经济为主体。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发展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世纪新阶段阶段性特征
C.新世纪时代特征
D.新阶段阶段性特征
答案:A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世纪新阶段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的具体表现;新世纪时代特征范围较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