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doc
PAGE
PAGE4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界定?
1、本课题中“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而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2、本课题以学校为单位,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共享等问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优秀教学案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范例。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现状述评
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刚起步,能实现网上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更少,相当部分资源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不能支持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各地教育资源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工作带来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多是依据旧课本,按照旧的统一的物理教材开发的教学资源,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意识到教学资源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物理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能更好地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二)选题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迅速的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的各个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就目前情况,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1、网络上物理教育资源还是较少,大多是试题,教案等文本及零散的多媒体素材。2、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与网络资源建设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与新课程配套的资源更少。3、网络教育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重复性、低水平开发资源现象严重,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资源的有效交流和共享。4、网络教学资源缺少具体的实践环节,制约了资源的实用性。
(三)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开发资源,开发的资源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实行动态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有:通过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用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建立较长时间可用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现代共享育技术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我们基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新课程教学,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育教学资源,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
2.通过有效性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内、外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水平、方式、效果差异,寻找适合于我校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教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3.开展比较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整合成功模式的实验研究,对初中物理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进行更合理有效的整合,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教育资源库。
4、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形成新型学习模式,把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改变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的方式,努力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5.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新课程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的评价体系比较研究,通过实验,确定评价的标准、原则和可操作方法,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春生、要峰、秦基酉负责实验、电教设备提供、课堂教学的实施;丰英芬、郭明忠、李世全负责教学案例的实施;张强负责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安全、网络素材搜集,案例准备。
六、课题组成员及前期相关成果:茹兴刚、张强、秦基酉、要峰、李世全、王春生、丰英芬、郭明忠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茹兴刚
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
2009.11
浅论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王春生
论文
文论丛书
2009.6
平面直角坐标
丰英芬
课件
张家口市一等奖
2010.3
素质教育与中学物理关系探讨
李世全
论文
中央教育科学科学研究所三等奖
2008.4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相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