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用护理中医术语解析与应用.pptx

发布:2025-05-27约3.51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用护理中医术语解析与应用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辨证施护类术语

01

基础概念类术语

03

技术操作类术语

04

药护结合类术语

05

情志护理类术语

06

现代融合类术语

01

PART

基础概念类术语

阴阳五行护理原则

阴阳平衡

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平衡,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

01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合理调整患者饮食、起居、情绪等方面,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02

阴阳五行与护理

在护理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阴阳五行状况,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03

五行相生相克

气血津液动态观察

气血的重要性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运行和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

气血的观察

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气血状况,包括面色、唇色、舌质、脉象等方面,以判断其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

津液的观察

津液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护理中,要观察患者的津液状况,如口渴、小便、汗液等方面,以判断其津液的盈亏和代谢情况。

脏腑经络功能关联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脏腑是经络的内在基础,经络是脏腑的联络通道。脏腑功能失调会反映在经络上,经络的阻滞也会影响脏腑的功能。

经络的作用

脏腑经络的护理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传递信息、抵御外邪等功能。在护理中,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在护理中,要根据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按摩、针灸、拔罐等,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1

2

3

02

PART

辨证施护类术语

八纲辨证护理要点

辨表里

观察患者病证的表里关系,确定病邪在表还是在里,以及疾病的进退趋势。

02

04

03

01

辨虚实

判断患者体质的虚实状况,以及邪正的盛衰情况,为补虚泻实提供依据。

辨寒热

分析患者寒证与热证的差异,为用药和护理提供依据,如热证用寒凉药物,寒证用温热药物。

辨阴阳

辨别病证的阴阳属性,确定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法,如阳证宜用寒凉药物,阴证宜用温热药物。

注意解表散寒,调和营卫,适用于感冒初期、外感风寒等病证。

太阳病证护理

宜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适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病证。

少阳病证护理

注重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适用于高热、口渴、便秘等病证。

阳明病证护理

01

03

02

六经辨证实施策略

需温中散寒,健脾燥湿,适用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病证。

太阳病证护理

需疏肝解郁,调理气血,适用于情志不畅、气血失调等病证。

少阳病证护理

宜温阳散寒,回阳救逆,适用于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病证。

阳明病证护理

04

06

05

注重解表透邪,宣肺散邪,适用于外感病初期,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需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适用于热毒炽盛、气血两燕的病证,如败血症、斑疹等。

需清营凉血,解毒透疹,适用于热入营血、斑疹隐隐的病证,如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等。

需凉血散血,解毒化瘀,适用于热入血分、瘀血内阻的病证,如急性白血病、急性黄疸等。

卫气营血辨证应用

卫分病证护理

气分病证护理

营分病证护理

血分病证护理

03

PART

技术操作类术语

艾灸温通操作规范

艾灸前的准备

选取适宜的艾灸器具和艾绒,确定艾灸穴位,清洁穴位皮肤。

艾灸的操作方法

点燃艾绒,对准穴位,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温和灸、回旋灸或雀啄灸等手法。

艾灸的时间与频次

每次艾灸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部位而定,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后的处理

熄灭艾绒,清洁穴位皮肤,避免受风受寒,观察患者反应。

拔罐前的准备

选取适宜的拔罐器具,确定拔罐部位,清洁皮肤,涂抹适量的润滑油。

拔罐的操作方法

将拔罐器具吸附于皮肤,留罐一段时间,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

拔罐的时间与频次

每次拔罐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根据病情和部位而定,每日或隔日一次。

拔罐后的处理

取下拔罐器具,清洁皮肤,避免受风受寒,观察患者反应。

拔罐祛邪实施流程

推拿导引手法标准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手法柔和、渗透力强、节奏感强,不损伤皮肤。

01

推拿的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和部位选择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手法。

02

导引的操作方法

结合呼吸、运动等方式,引导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

03

推拿导引的注意事项

避免在过饱、过饥、过度疲劳等情况下进行,注意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

04

04

PART

药护结合类术语

汤剂煎服护理要诀

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如砂锅、陶瓷锅等,避免使用金属器具。

煎药器具

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要求,选择合适的煎药方法,如文火慢煎、武火急煎等。

煎药方法

服药方法

煎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煎好的汤剂要及时服用,避免药效损失,同时要注意服药时间和剂量。

煎药时要加盖,避免药物挥发;要注意火候,避免药物煎焦或溢出。

膏方调补应用规范

膏方制备

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