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第四季度院感测试题(附答案).docx
血透室第四季度院感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血液透析室的布局应遵循的原则是()
A.洁污分开B.功能分区明确C.布局合理D.以上都是
答案:D。血液透析室布局需做到洁污分开,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功能分区要明确,如设置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整体布局要合理,便于操作和管理,所以以上选项均正确。
2.透析治疗区空气消毒首选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B.化学消毒剂喷雾C.空气净化设备D.自然通风
答案:C。空气净化设备能持续有效过滤和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是透析治疗区空气消毒的首选方法。紫外线照射存在照射死角且可能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化学消毒剂喷雾可能有刺激性气味和残留;自然通风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消毒效果不稳定。
3.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应()进行1次。
A.每天B.每周C.每月D.每季度
答案:C。每月进行一次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能及时监测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透析用水质量符合要求。每天监测过于频繁,成本较高;每周监测对于一般情况来说不必要;每季度监测间隔时间太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4.透析器复用使用过的消毒剂检测应()进行1次。
A.每天B.每周C.每月D.每季度
答案:B。每周对透析器复用使用过的消毒剂进行检测,可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防止因消毒剂浓度不足导致透析器消毒不彻底,引发感染等问题。每天检测过于频繁;每月或每季度检测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消毒剂浓度变化。
5.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
A.无菌操作B.手卫生C.戴手套D.穿隔离衣
答案:B。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能有效减少手上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患者或自身感染的风险。无菌操作主要针对特定的医疗操作;戴手套和穿隔离衣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防护措施,不能替代手卫生。
6.透析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更换1次。
A.每天B.每周C.每2周D.每月
答案:B。每周更换透析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能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状况,减少感染的机会。每天更换过于频繁,增加成本和工作量;每2周或每月更换间隔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7.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应()进行1次。
A.每天B.每周C.每月D.每季度
答案:D。每季度进行一次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可监测透析液中内毒素的含量,确保透析液质量安全。每天或每周检测成本高且必要性不大;每月检测对于内毒素这种相对较稳定的指标来说,频率稍高。
8.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剂应()进行浓度监测。
A.每天B.每周C.每月D.每季度
答案:A。每天对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能保证消毒剂始终处于有效浓度范围,有效杀灭病原体,防止因消毒剂浓度不足导致消毒失败。每周、每月或每季度监测不能及时发现消毒剂浓度的变化。
9.透析患者发生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是()
A.空气传播B.接触传播C.血液传播D.飞沫传播
答案:C。透析患者由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会频繁接触各种血液相关的操作和设备,血液传播是导致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一般不是血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
10.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物应()进行收集和处理。
A.每天B.每周C.每2周D.每月
答案:A。每天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能避免医疗废物长时间存放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减少感染风险。每周、每2周或每月收集处理间隔时间太长,不符合医疗废物管理要求。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30分)
1.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包括()
A.环境管理B.人员管理C.透析设备及耗材管理D.医疗废物管理
答案:ABCD。环境管理要保证透析室的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清洁卫生,防止感染源滋生;人员管理包括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管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患者做好自身防护;透析设备及耗材管理要确保其质量合格、消毒彻底;医疗废物管理要规范收集、转运和处理,防止医疗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感染传播。
2.透析用水的质量要求包括()
A.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B.内毒素含量≤0.25EU/ml
C.化学污染物符合相关标准D.硬度适中
答案:ABC。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内毒素含量应≤0.25EU/ml,同时化学污染物要符合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