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污水处理工程的二次沉淀池设计计算案例》1200字.docx
PAGE2
污水处理工程的二次沉淀池设计计算案例综述
1.1设计参数
二次沉淀池所需要参数名称及取值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具体取值
1
最大设计流量Q
1937.5m3/h
2
表面负荷q
0.8[
3
沉淀池数n
2个
4
单池设计流量Q
968.75m3/h
5
曝气池的悬浮固浓度X
4000mg/L
6
底流浓度X
9000mg/L
7
污泥回流比R
100%
向心流辐流式二沉池计算简图
1.2设计计算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
F
代入数据:
F
(2)池子直径D
D
代入数据:
D
取D=40m。
(3)校核堰口负荷q
q
代入数据:
q
(4)校核固体负荷G
G
代入数据:
G
(5)澄清区高度h
设沉淀池沉淀时间t=2.5h。
h
(6)污泥区高度h
设计中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按2h贮泥时间。
h
代入数据:
h
(7)池边水深h
h
(8)污泥斗高h
设污泥斗底的直径D2=1.0m,
h
代入数据:
h
(9)池总高H
采取单管吸泥机,池底坡度i=0.01,中心立柱直径=1.5m,池中心与池边落差:
h
超高h1
H
(10)流入槽设计
用环形的平面槽,等间距加设布水孔洞,孔径50mm,并加100mm长短管。
①流入槽
设流入槽宽B=0.8m,槽中流速v=1.2m/s。
槽中水深
h=
②布水孔数n
n
ⅰ.布水孔平均流速v
v
导流絮凝区的停留时间t=650s,导流絮凝区地平均速度梯度Gm=
代入数据:
v
ⅱ.布水孔数n
n
③孔距l
l
代入数据:
l
④校核Gm
G
ⅰ.布水孔水流收缩断面流速v
由于设有短管,故此ε=1,
v
ⅱ.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v
v
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和配水槽一致。
代入数据:
v
ⅲ.校核Gm
代入数据:
G
处于10~30s
(11)出口部分设计
①环形集水槽设计
由于i>0,故此采用周边为集水槽,两侧分流集水,且每个池子只有一个出口。
进水集水槽宽度B1
B
出水槽宽B2=B1=0.6m
集水槽进口水深H1
H
其中:v1
代入数据:
H
集水槽出口水深H2
H
代入数据;
H
总高H
H=0.45+0.3=0.75m
②三角堰出水(辐流式单环双侧出水)
周长L
L=πD=3.14×(40+11)=160.14m
设h=40mm,则堰高为80mm,堰宽为160mm
则堰上流量q
q=1.343
三角堰个数n
n=
4?+b=
b=281?4×40=121mm
堰负荷校核:
流量
符合。
二沉池出水设计简图
(12)配水井
配水井计算简图
①进水管管径D1
配水井进水的设计流量=1937.5m3/h,进水管径D1=900mm时,v=0.95m/s
②矩形宽顶堰
水从配水井底端中部进入,之后流入二沉池,单个构筑物的分配水为:
q=
设计中采取矩形堰,堰高h=0.5m。
矩形堰流量:
q=
其中:流量系数m0=0.33,;堰宽b=1.0m。
则变形后,堰上水头H:
H=
代入数据:
H=
③堰顶厚度B
根据资料,当2.5<B/H<10时,隶属于矩形宽顶堰。故此取B=0.9m,此时,B/H=2.81(在该范围内),故该堰属矩形宽顶堰。
④配水管管径D2
设配水管径为D2=450mm,流量为296.1L/s,查表,得知v=0.95m/s。
⑤配水漏斗上口口径D
D=1.5
刮泥机主要型号及性能
型号
池径/m
池深/m
功率/kw
周边线速/m/min
周边轮压/kN
周边轮中心/m
生产厂
ZBG-40
40
3~5
2.2
4.0
80
40.5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