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学概论 第二版 课件第六章 文学风格、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ppt

发布:2025-05-25约4.11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文学思潮一、文学思潮的界定所谓文学思潮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受特定社会思潮、哲学思想影响而流行的,能体现较为一致的艺术风格,影响相当一部分作家文学活动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毕加索《熟睡的农民》第六章文学风格、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本章目录第一节文学风格一、文学风格的含义与意义二、文学风格的形成及主要类型三、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第二节文学流派一、文学流派的概念二、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方式第三节文学思潮一、文学思潮的界定二、主要文学思潮介绍第一节文学风格一、文学风格的含义与意义(一)文学风格的含义1.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言语形式古典时代的理论家对“风格”的理解正是从言语形式、修辞学角度进行的。“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第一节文学风格《萤火虫》(法)列那尔(1864—1910)夜幕降临到困倦的树林。鸟儿回来了,在树叶间相互追寻。叶子声不比他们的翅膀声更响。他们很希望能看见点什么。但是,星星太远了,而月亮也未落到足够近的位置。此外,山楂果和蔷薇子的殷红色泽也不够。忽然,为了给鸟儿的谈情说爱照明,谙于调配光度的青苔媒婆燃亮所有的小虫子。《萤火虫》柯蓝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提着一盏小小的红灯,殷勤地在照看这个花草的世界。萤火虫,你不觉得你的灯光太小了么?不觉得你在燃烧你自己么?萤火虫没有回答。它还在不停地飞来飞去,提着它那美丽的用生命燃起的红灯,飞舞在万花之中……第一节文学风格2.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显现1、刘勰:“气以实志,志以定言”2、布封:“风格即人”3、要分辨伦理人格与艺术人格的不同“文未必如其人”、“以文观人,自古所难”如韩愈、杨炯、王安石等。第一节文学风格雨霖铃柳永(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第一节文学风格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显现的独特性(1)文学风格问题实质上是从人、从主体的角度对文学本质进一步深刻审视的一个必然结果。2.风格必须面对对象,面对形式,能够将创作个性与对象和形式深切相符,才是成熟的风格。列维坦《风景》第一节文学风格(二)文学风格的意义1.从创作角度看,文学风格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1)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2)风格是创作独创性的必然结果。潘鸿海《江南》第一节文学风格2.从鉴赏的角度看,文学风格也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1)风格是不同时代不同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必然诉求。(2)风格有助于文学审美作用的实现与发挥。潘鸿海《水乡》第一节文学风格3.从评论的角度看,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也必须研究其风格。(1)风格研究是作家作品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风格也是当代作家论的重要内容。第一节文学风格二、文学风格的形成及主要类型(一)文学风格的形成历史上对文学风格形成的理论探索:自发论:认为文学家的风格的形成是与生俱来的,是不自觉不期然而形成的,正如一个人的器质、禀赋、天才等是先天规定了的。尽管不能说人天生就具有某种文学风格,但是造就这种风格的心理的、行为的、神经的活动“图式”是早已具备了的,作家后天的发展只不过是对这种“图式”的充实罢了。第一节文学风格决定论:认为文学家的风格的形成完全是由于时代、社会、民族、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等后天因素对文学家陶冶锻炼的结果。教习论:认为风格可以通过教育、练习的方法获得。风格是作家在持久不懈的艺术创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很强的艺术实践性,它既和作家先天因素的不懈追求有关,也和作家后天所遇的历史条件诸因素有关。第一节文学风格(二)当代理论界对影响风格形成的因素的讨论:1.客观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社会习俗、学术思想、文艺风尚、民族文化传统、读者的审美需求与欣赏习惯,等等2.主观因素:作家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艺术修养、心理气质、审美情趣,等等。(三)总结: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作家只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