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培优专题突破6基因分离定律拓展题型突破.docx
第五单元专题突破6基因分离定律拓展题型突破
选择题1~3题,每小题6分,4~10题,每小题7分,共67分。
一、选择题
1.研究发现大豆种皮有黄色(俗称黄豆)和黑色(俗称黑豆)两种表型,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表现为1/4黄豆、1/2花脸豆、1/4黑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大豆种皮颜色的黄色由显性基因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控制
B.F1种皮细胞基因相同,但不同种皮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C.F2大豆种皮颜色的表型及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将花脸豆与黄豆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纯合花脸豆的概率是1/2
2.(2024·雅安联考)牛的有角(H)对无角(h)为显性,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在杂合牛(Hh)中,公牛表现为有角,母牛表现为无角。现有多只无角公牛和多只无角母牛随机交配,F1公牛中有角∶无角=1∶7,母牛全表现为无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的有角和无角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属于伴性遗传
B.亲本无角母牛有2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占1/4
C.子代中的无角母牛和无角公牛的基因型均为hh
D.F1有角公牛和亲本母牛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3.(2025·北京西城区模拟)斑点牛分为褐色和红色,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纯种红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子代
表型
比例
F1
褐色公牛∶红色母牛
1∶1
F2
褐色公牛∶红色公牛∶褐色母牛∶红色母牛
3∶1∶1∶3
A.斑点牛体色的表型与性别有关
B.该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
C.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
D.反交实验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
4.(2023·全国甲,6)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
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
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
5.(2025·仙桃月考)甘蓝型油菜(二倍体)的粒色受细胞核中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Cy为黄粒基因,Cb1和Cb2均为黑粒基因,且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Cb1CyCb2。某对亲本杂交,F1黄粒∶黑粒=1∶1,F1的黄粒和黑粒植株分别自交,后代均发生了性状分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杂合子黑粒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B.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CyCy×Cb1Cb2
C.F1的黑粒植株自交后代黑粒∶黄粒=3∶1
D.F1的黑粒和黄粒植株杂交后代黄粒占1/4
6.(2020·江苏,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橘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橘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橘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橘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橘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橘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橘红带黑斑品系
7.(2024·黄石三模)B基因是水稻中的“自私基因”,不含B基因的花粉存在一定比例的致死现象,若基因型为Bb的水稻自交、F1中隐性个体比例为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b花粉的致死率为1/2
B.F1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B∶b=7∶5
C.Bb与bb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
D.F1随机交配产生F2,F2中bb占25/228
8.(2024·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幼虫的正常培养温度为25℃。将刚孵化的残翅幼虫置于31℃条件下培养时,出现了一些长翅果蝇,但这些长翅果蝇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残翅,这是“表型模拟”现象。现有一只长翅果蝇,要判断它是否含有V基因,应选择的杂交方案和培养温度是()
A.与25℃成长的长翅果蝇杂交,25℃
B.与25℃成长的长翅果蝇杂交,31℃
C.与25℃成长的残翅果蝇杂交,25℃
D.与25℃成长的残翅果蝇杂交,31℃
9.“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仅由母本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支配,也与母本的表型无关。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群养时一般异体受精,单独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