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课件52张.pptx
离骚
屈原;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
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各领风骚”:各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有作为。;
伟大的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
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
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
人称为“诗魂”。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创作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思想,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王怒而疏屈平。屈原绌……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创作原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怀
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骚》。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用原文回答问题: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①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离骚”的含义是:离骚者,犹离忧也。
③屈原用“离骚”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的忧愤太多,他忧虑楚国的
江山社极,忧虑黎民百姓的坎坷命运。当这些忧虑不被理解时,这些忧虑就化作愤怒,如火山般爆发,化作《离骚》,
化作《天问》,化作《九歌》,化作一首
首滴血的诗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学习任务一诵读诗歌,感受独特的节奏韵律
活动:《离骚》“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
词”,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独特的节奏韵律。
·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
·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归纳:《离骚》节奏韵律独特的原因
1.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无实际意义。在诗里,一般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让诗歌在吟诵时更具韵律之美。
2.运用对偶句。对偶句的运用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在韵律上更加和谐统一,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能让读者在诵读时感受到一种对称的韵律之妙。
3.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采用隔句用韵的方式。例如“余
虽好修垮以鞬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苣”中,
“替”“苣”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错”“度”是韵脚。押韵使得诗歌在诵读时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
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双声词如“譏羁”“郁邑”“佗僚”“陆离”等,叠音词如“岌岌”“菲菲”等。这些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词汇,还使诗歌在音韵上更加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感。;
段落;
高阳:颛顼,黄帝之孙,“五帝”之一。
之:助词,相当于“的”
苗裔:喻指远代子孙。
朕:我。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父亲
翻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代子孙,我伟大的父亲
叫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