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用药理学 免疫功能调节药和生物制品.pptx
第四十章免疫功能调节药和生物制品
1.熟悉卡介苗、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了解其他免疫功能调节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一节免疫功能调节药
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érinvaccine,BCG)是减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活菌苗。除用于预防结核病外,卡介苗还能刺激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促进IL-1、IL-2、IL-4、TNF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此外,卡介苗还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肿瘤能力。卡介苗可用于黑色素瘤、白血病和肺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卡介苗的不良反应较多,注射局部可见红斑、硬结和溃疡,全身反应有寒战、高热、不适,偶见过敏反应。(一)卡介苗
一生只需接种一次!——卡介苗
(二)胸腺素胸腺素(thymosin)为胸腺激素之一,是从小牛或猪的胸腺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胸腺素能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对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应,同时增强红细胞、白细胞的免疫功能。胸腺素主要用于细胞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晚期肿瘤的治疗。胸腺素的不良反应少,有注射部位轻度红肿、皮肤过敏反应等。
(三)转移因子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是从正常人白细胞、猪或牛脾脏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转移因子不易被胰蛋白酶、RNA酶、DNA酶破坏,可皮下注射及口服,无免疫原性,可将供体的细胞免疫信息转移给受体的淋巴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从而获得供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不转移体液免疫。转移因子用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及急性病毒感染的辅助治疗。转移因子的不良反应少,偶有皮疹、瘙痒、痤疮等。
(四)左旋咪唑左旋咪唑(levamisole)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后被发现有免疫调节作用。左旋咪唑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受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能使免疫功能低下者抗体生成增加,使受抑制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对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和动物则几乎无影响。左旋咪唑主要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增强机体的抗菌和抗病能力;对原发性肿瘤无效,但与其他抗肿瘤药合用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轻不良反应,使多数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对多种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定的疗效。左旋咪唑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失眠,味觉、嗅觉异常等;可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粒细胞减少症;偶见肝功能异常。
(五)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2)是重要的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Th)细胞产生,参与免疫反应;为抑制性T(Ts)细胞和细胞毒性T(Tc)细胞分化、增殖所必需的调控因子,可诱导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诱导和激活有细胞毒作用的淋巴细胞(LAK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诱导或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抗体分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具有广谱免疫增强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结肠坏死),肝、肾毒性、血液系统反应等。。
二、免疫抑制药(一)环孢素A(二)环磷酰胺(三)巯嘌呤、氨甲蝶呤和阿糖胞苷(四)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一节生物制品
二、免疫抑制药二、抗狂犬病血清抗狂犬病血清(rabiesantiserum)系用狂犬病毒免疫的马血浆经酶消化、盐析制成。抗狂犬病血清具有特异性中和狂犬病毒的作用,可用于狂犬病的预防。抗狂犬病血清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及血清病,用药前需做皮试。一、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酶消化、盐析制成,含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可用于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抗毒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于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内突然发生,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可迅速死亡。轻者注射肾上腺素后即可缓解;重者需输液、吸氧,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抗过敏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抢救。破伤风抗毒素也可导致血清病,表现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可使用钙剂或抗组胺药治疗。临床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需做皮试。
单项选择题1.免疫兴奋药主要适用于()。A.肿瘤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的辅助治疗B.自身免疫病C.器官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