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易燃物品安全管理规范.pptx

发布:2025-05-26约2.82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易燃物品安全管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储存管理规范

01

基础认知

03

安全操作流程

04

消防应急处置

05

应急处理预案

06

法规与责任体系

01

基础认知

分类标准

依据物品的危险性质和危险程度,将易燃物品分为不同类别,如易燃液体分为低闪点、中闪点和高闪点三类。

识别标识

易燃物品应有明显的识别标识,包括警示标志、颜色标识和安全标签等。

易燃物品定义

指易燃易爆物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等。

定义与分类标准

易燃易爆性

易燃物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遇到火源或高温会引发燃烧或爆炸。

危险特性与风险等级

易扩散性

易燃液体和气体具有扩散性,泄漏后会迅速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易燃易爆的蒸气云。

风险等级

根据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其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易燃物品有油漆、溶剂、液化气等,需严格控制火源和通风条件。

仓储物流

易燃物品的仓储和物流环节需要特别注意防火和防爆,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易燃物品有酒精、蚊香、烟花等,需妥善存放和使用,避免引发火灾。

常见应用场景分析

02

储存管理规范

储存易燃物品的环境湿度应保持在较低水平,以防止物品受潮或发生化学反应。

控制湿度

定期监测储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符合易燃物品的安全储存要求。

温湿度监测

储存易燃物品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以防止物品因温度过高而自燃或爆炸。

控制温度

温湿度控制要求

隔离存放原则

不同种类的易燃物品应分类储存,避免相互反应或加剧火势。

分类储存

易燃物品应与火源、热源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意外起火。

远离火源

易燃物品应单独储存,避免与其他物品混合,以减小火灾风险。

隔离储存

容器选择

储存易燃物品的容器应具有耐高温、耐压力的特性,以防止容器破裂或泄漏。

容器标识

容器上应标明易燃物品的名称、危险性质、储存要求等信息,以便管理和使用。

密封性良好

容器必须密封严密,防止易燃物品挥发或泄漏,确保储存安全。

容器选择与密封标准

03

安全操作流程

防护装备使用规范

防护装备选择

根据易燃物品特性和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面罩、安全鞋等。

01

防护装备穿戴

在进入易燃物品作业区域前,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保护。

02

防护装备检查

定期检查防护装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失效,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03

搬运与分装操作要点

轻搬轻放,避免剧烈震动和摩擦,防止易燃物品泄漏或爆炸。

搬运注意事项

01

在分装易燃物品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并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可控。

分装操作规范

02

对搬运与分装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易燃物品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搬运与分装人员培训

03

在易燃物品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禁火标识,禁止吸烟、明火和静电等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

禁火标识设置

根据易燃物品特性和作业区域情况,合理配置灭火器材和应急处理设备。

防火器材配备

定期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

安全巡查与监控

作业区域禁火措施

01

02

03

04

消防应急处置

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可燃液体、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

灭火器材适配分类

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电气设备等火灾,不留痕迹。

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油类火灾,能覆盖油面隔绝空气,降低燃烧温度。

消防水枪、水带

用于扑灭大面积火灾,需配合消防栓使用。

01

02

03

04

隔离法

迅速将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切断火源。

窒息法

用湿布、湿棉被等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

冷却法

用水或灭火器直接喷射燃烧物,降低温度。

化学抑制法

使用灭火剂中断燃烧链反应,达到灭火目的。

初期火情扑救方法

优先选择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逃生路径,避免使用电梯。

选择逃生通道

在泄漏源附近设置临时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01

02

03

04

根据泄漏物品性质,确定逃生路线应避开有害气体扩散方向。

确定风向

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紧急疏散

泄漏事故逃生路线设计

05

应急处理预案

意外泄漏处理步骤

迅速切断泄漏源

采取紧急措施

疏散泄漏现场人员

清理泄漏物并妥善处理

立即关闭泄漏部位的阀门、停止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扩大。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泄漏现场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并设置警戒线。

针对泄漏物质的特性,采取紧急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穿戴防护装备等,防止泄漏物质引发火灾或爆炸。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清理泄漏物,并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立即脱离火源

脱掉衣物

冷却伤口

包扎伤口

发现有人烧伤时,应立即将其脱离火源,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