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docx
一、教学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
总学时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形式
多媒体;板数;视频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学习网站
《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国慕课
本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城市污水回用、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可供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也可供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使学生初步具备工程概念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问;讲述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t/item/%E5%AD%A6%E6%83%85%E5%88%86%E6%9E%90/_blank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t/item/%E5%AD%A6%E6%83%85%E5%88%86%E6%9E%90/_blank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t/item/%E5%AD%A6%E6%83%85%E5%88%86%E6%9E%90/_blank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t/item/%E5%AD%A6%E6%83%85%E5%88%86%E6%9E%90/_blank班集体
学时分配
40学时讲述;16学时实验
教研室意见
学院意见
二、授课单元教案
授课单元名称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学时
2
时间、课次
3月6日5节-6节总第2次
教学目的
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机理,了解污水回用领域及水质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机理,了解污水回用领域及水质要求。
教学过程设计
须涵盖但不仅限以下内容。重点体现教学设计,避免把教案写成讲稿。
一、课程引入(5分钟)
实例引入
二、课程内容(80分钟)
1.1污水质
污水水质通用三大类指标:
物理性指标:
1、温度: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
2、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3、嗅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
4、固体物质:溶解物质和悬浮固体物质。
二、化学性指标:
1、有机物:
(1)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oxygendemand,在规定条件下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2)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
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K2Cr2O7(称CODCr)和高锰酸钾KMnO4(称CODMn或OC)。酸性条件下,硫酸银作为催化剂,氧化性最强。废水中无机的还原性物质同样被氧化。如果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活污水通常在0.4~0.5。
(3)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
TOC:totalorganismcarbon,在950℃高温下,以铂作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的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元素总量。测定中应该去除无机碳的含量。
TOD:totaloxygendemand,在900~950℃高温下,将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包括难分解的有机物及部分无机还原物质),燃烧氧化成稳定的氧化物后,测量载气中氧的减少量,称为总需氧量(TOD)。TOD测定方便而快速。
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BOD与TOC或TOD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来源于工业含油污水。动植物油脂:产生于人的生活过程和食品工业。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