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急救基础要点.pptx
护理急救基础要点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心肺复苏技术03创伤处理规范04急性病症应对05意外伤害处理06特殊场景护理01急救基本原则
01急救基本原则PART
现场安全评估方法迅速判断环境判断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并快速排除或远离危险源。01初步评估伤患的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以及伤口、出血、疼痛等状况。02评估周围环境确定伤患周围是否安全,包括交通状况、地形、建筑物稳定性等,以确保施救过程中不会再次受伤。03观察伤患情况
生命体征快速检查轻拍伤患肩膀并大声呼喊,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意识检查观察伤患胸廓起伏,听其呼吸声,判断呼吸是否正常。呼吸检查触摸伤患颈动脉或股动脉,判断心跳是否停止。心跳检查观察伤患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等,以判断其神经系统状况。瞳孔检查
紧急呼救规范流程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伤患情况后,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120)进行呼救。安排接应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安排专人到路口或显眼位置接应急救车辆,引导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报告伤患情况向急救人员详细描述伤患的病情、所在位置、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快速定位并赶赴现场。配合急救人员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接受急救人员的指导,并按照其指示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02心肺复苏技术PART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道畅通。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对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可采用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用口完全覆盖患者口部进行吹气,每次吹气时间超过1秒,使胸廓隆起,连续进行两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在心脏骤停情况下,迅速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成人CPR操作标准
儿童急救手法差异儿童急救手法差异呼吸判断人工呼吸按压深度急救手法对于儿童患者,需要更加敏锐地判断其是否有呼吸,避免误判。儿童胸壁较薄,按压深度应适当减小,约为成人深度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大约为4-5厘米。对于儿童患者,人工呼吸的频率应稍快于成人,约为每秒钟进行一次。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口对口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即用口同时覆盖患者的口和鼻进行吹气。
婴儿复苏特殊要点初步评估对于婴儿,首先需要评估其呼吸、心跳和肤色等生命体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复苏操作。01保暖措施婴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复苏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02复苏体位婴儿复苏时应将其置于“鼻吸气位”,即头部略向后仰,使呼吸道保持畅通。03急救手法对于婴儿,可以采用“双指按压”的方式进行胸外按压,即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在胸骨下方进行快速、有力的按压。04
03创伤处理规范PART
止血技术分类应用压迫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和小静脉出血,如划伤、擦伤等。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压迫伤口,抬高受伤部位。止血带止血法填塞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如上臂、大腿等。使用止血带或绷带扎紧伤口上方,阻止血液流向伤口。适用于伤口较深、出血量大、难以用压迫或止血带止血的情况。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填塞伤口,压迫止血。123
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流动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清洗伤口用碘酒、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避免感染。消毒伤口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包扎时要适度紧绷,避免过紧或过松。包扎伤口伤口包扎操作步骤
骨折临时固定原则稳定骨折部位用夹板、绷带或硬纸板等工具将骨折部位固定,防止骨折端移动。01固定时要避免过度移动骨折部位,以免加重疼痛。02保持血液循环固定时要露出伤肢的末端,如手指、脚趾等,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避免过紧导致肢体缺血。03减轻疼痛
04急性病症应对PART
快速识别中风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部下垂、臂力减弱、言语困难等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中风识别与处置不要给患者喂水或药物以免导致呛咳或误吸。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保持冷静,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症状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到场后提供有用信息。
过敏反应急救方案迅速脱离过敏原立即离开可能引起过敏的环境或物质。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采取半坐位并呼叫急救。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患者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立即按照说明使用。观察病情变化等待急救人员到场,记录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
心脏病突发处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发现心脏病突发患者,首先拨打急救电话,简述患者病情。实施心肺复苏如患者失去意识,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场。保持患者安静尽量避免患者过度用力或紧张,保持平静呼吸。服用药物如患者有心绞痛等症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5意外伤害处理PART
烧伤分级处理标准轻度烧伤伤及表皮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