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pptx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之实践操作
教学对象——学生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现代: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表述:用准确的行为动词教学内容——教材准确理解,把握要点恰当的分析和抽取教学策略——方法、手段课型的选择环节的安排师生活动安排媒体的使用时间分配教学设计要素
对学习主体的分析01小学初中高中——年段特点02初中:03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习的要求——04识字与写字05阅读——初中生的阅读水平06写作07口语交际08综合实践09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步骤
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步骤二、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案的一般书写顺序:教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教学(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环节)板书设计1.阅读教材,理解文本,把握主旨,明确: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2.确立目标,找到重点,定位难点。3.划分教学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步骤)5.设计板书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步骤从文体特征入手,读懂课文,理解作品蕴含的深邃思想;结合语境,品味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初步了解鲁迅,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阅读鲁迅的欲望;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目标的确定语文教学内容迥异于其他学科,需施教者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确定。裸读,参阅和搜集——例:经典篇目《风筝》
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步骤三、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一般环节——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赏析研读探究总结归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根据具体内容确定例:《风筝》
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2读出文字之中的味道;3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4能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5教学时间:两课时6课例:《丑小鸭》
STEP5STEP4STEP3STEP2STEP1导入由《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入:将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一个小困难,逐个解决,最终能够成功——引出本文,板书课题。师生谈话,走向课文:师引导:你读过《丑小鸭》吗?多大的时候读的?通过什么方式?你以前知道的丑小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投影张晓风对安徒生童话认识的语段:第一课时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1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2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3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4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5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6——目的:让学生明白安徒生童话的魅力7
三、听录音(少儿版),整体感知。学生看原文,比较:录音和原文有何区别?——目的:针对不同的读者(听众),童话给人的启迪不一样,剪裁取舍也有变化。听后回答:本文从哪里开始?让学生齐读第一节。四、明确学习目标:读出文字之中的味道;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五、精读研究。(一)梳理情节: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中到过哪些地方?2.主要呆在哪几个地方?3.过渡的地方在哪儿?4.行走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明确情节:(丑小鸭)养鸭场逃灌木林跑牧场钻农家小屋走灌木林被抱农夫家钻灌木林飞水里(白天鹅)(二)小鸭一路的历程,哪一次你最佩服?——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旨(即文字的味道)。问题追问,帮助学生理解:1.为什么离开鸭圈?2.为什么离开农家小屋?小鸭是怎么想的?小结:小鸭离开农家小屋是值得佩服的,因为他有了许多第一次,比如他有了第一次的思考,…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哪几节写的?(生齐读)丑小鸭是小鸭吗?哪里看出他是天鹅?(找出相关的段落个别读,齐读。
第二课时(三)丑小鸭“丑”吗?为什么用“丑小鸭”作题目?不是文不对题吗?——理解童话背后的味道。
追问:为什么丑小鸭“不丑”?有无“丑”的地方?三次到灌木林,对小鸭的成长有无作用?小结:“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你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出生生长生活六、问题探究。1.假如小鸭没有离开鸭圈(牧场、农家小屋、农夫家…)会怎样?2.安徒生心目中的白天鹅是怎样的?3.你觉得真正的白天鹅应该是怎样的?小结:本文仅仅写的是丑小鸭吗?也包括你、我、他,在座的各位。安徒生的童话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我这一辈子是一个美好而曲折的童话故事,既幸运又坎坷。我一生的经历,将是我作品的最好诠释。——安徒生投影介绍安徒生及写作《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