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口增长影响生态环境(解析版).docx
第一节人口增长影响生态环境
1.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办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类的生态足迹
B.北京冬奥会的设计遵循了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C.使用氢等清洁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
D.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动物救助中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绿色办奥可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减少人类对环境的重复利用,降低了生态足迹,A正确;
B、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遵循了循环(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量)、整体(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等生态学原理,B正确;
C、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过多造成,使用氢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而建立动物救助中心属于异地保护,D错误。
故选:D。
2.随着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世界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现象。下列各项属于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实行计划生育措施 D.水体污染不断加剧
【解答】解: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不是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A错误;
B、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使死亡率降低,出生率增加,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B正确;
C、实行计划生育措施降低人口的出生率,不是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C错误;
D、水体污染不断加剧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是世界人口激增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B。
3.杭州市为积极响应疫情之后,市民群众期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祈福禳灾、凝聚人心”的美好愿望,定点销售、定时燃放烟花爆竹,以避免过度燃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燃放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B.定时燃放烟花炮竹,可减少火灾和对人炸伤、灼伤的事故
C.过度燃放,产生的氮硫氧化物,进入大气,可能形成酸雨
D.燃放后的残留物,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增加环卫清理的难度
【解答】解:A、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是有毒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属于有毒气体,A错误;
B、定时燃放烟花炮竹,能提醒人们进行避让,因而可减少火灾和对人炸伤、灼伤的事故,B正确;
C、过度燃放,产生的氮硫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进入大气,可能形成酸雨,对农作物造成危害,C正确;
D、燃放后的残留物,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增加环卫清理的难度,也会造成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A。
4.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
B.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储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C.尽量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D.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
【解答】解:A、“碳中和”并不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A错误;
B、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正确;
C、公交出行,少用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正确;
D、温室效应是全球生态问题,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引起的,我国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D正确。
故选:A。
5.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下列与建设美丽中国相符合的措施是()
A.倡议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B.保护珍贵的野生生物物种要禁止开发和利用
C.土壤的肥力是农业生产种植业的基础,所以要加大化学肥料的投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D.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解答】解:A、倡议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A正确;
B、保护珍贵的野生生物物种,并不意味着要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