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衡火罐疗法.pptx

发布:2025-05-21约3.7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衡火罐疗法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01

概念、作用机制操作流程适应症、禁忌症意外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概念拔罐疗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1.邪有出路固护营卫,驱邪外出,邪去而正安。2.疏通经络拔罐作用于肌里,由浅入深,刺激闭塞部位,使受阻的营卫之气得以通行,达到通则不痛、增强抵抗力的作用。3.阴阳平衡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拔罐刺激局部使瘀滞得以疏通,邪气得以驱散,使脏腑调和,达到阴平阳秘,维持机体稳定。中医作用机理

西医作用机理机械刺激作用:罐吸附于皮肤表面,牵拉肌肉、神经、血管以及皮下腺体,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负压作用:溶血现象负压作用造成气体、组织液、血液外渗,对人体产生良性刺激,提高免疫力。调节微循环负压作用使浅层、深层的代谢废物进入人体微循环,通过汗、泪、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或由皮肤直接排出体位外。温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对感染病灶形成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

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平衡火罐操作手法

1.闪罐:温经散寒。从两侧膀胱经按顺序走向闪罐3个来回。

2.揉罐: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疼痛。闪罐至火罐温热,沿督脉、膀胱经走向揉背部3次。

3.走罐: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沿督脉膀胱经推罐3个来回,先中间、后两边,以皮肤起红晕为度。

抖罐: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快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沿两侧膀胱经分别抖罐3个来回。

5.留罐:温经散寒,舒筋去湿。在治疗区域的部位进行留罐,巩固治疗效果,常规在膀胱经上留罐。所有手法完成后,留罐10分钟左右。

拔罐法项目操作要点及分值分值仪表仪表端庄(2分),服装整洁(2分),佩戴护士表(2分)。6评估1.六步洗手法洗手(2分),双人核对医嘱(治疗单与医嘱单核对)(2分)。42.床前核对:姓名(反问)(2分)、床头卡(2分)、治疗单与腕带核对姓名(1分)、住院号(1分)。63.评估患者的病情(1分),治疗情况(1分),既往史(1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拔罐的目的、配合要点等,取得患者的合作(1分)。44.评估拔罐处的局部皮肤情况:有无感染(1分)、硬结(1分)、瘢痕(1分)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1分);局部皮肤还可能出现水疱、烫伤等情况(1分)。55.评估环境(2分)。2操作前1.个人准备:六步洗手法洗手(2分),戴口罩(2分)。42.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备:①火罐(1分)②卵圆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1分)③弯盘、清水缸、纱布(1分)。(2)治疗盘外备:治疗卡、笔(1分)。必要时备浴巾、屏风(1分)。5操作中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姓名(反问)(1分)、床头卡(1分)、治疗单与腕带核对姓名(1分)、住院号(1分),治疗单核对治疗方法、部位或穴位(1分)、罐数(1分),向患者或其家属做好解释(1分)。7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1分),暴露并选取拔罐部位/穴位(2分),注意保暖(1分),取合理体位(1分)。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1分)。63.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正问)(2分)、治疗单与腕带核对姓名(1分)、住院号(1分)。44.嘱患者放松(1分),用卵圆钳夹95%乙醇棉球1个,然后用打火机将乙醇棉球点燃(1分),一手持火罐(1分),另一手持夹住点燃乙醇棉球的卵圆钳,深入罐内中下段(1分),绕1-2周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1分),待吸牢后撤手(1分),另一手将点燃的乙醇棉球迅速放入盛有水的清水缸内(1分),正确熄灭火焰(1分)。在治疗单记录开始时间(1分)。适时留罐,一般留罐10min左右(1分)。105.在拔罐过程中,进行健康宣教(2分),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1分),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1分)。疼痛、过紧时应及时起罐(1分)。56.拔罐毕,起罐,一手扶住罐体(1分),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1分),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1分)。纱布擦拭皮肤(1分)。47.操作完毕,核对姓名(正问)(1分)、治疗单与腕带核对姓名(1分)、住院号(1分),治疗单核对治疗方法、部位或穴位(1分)、罐数(1分)。58.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1分),穿好衣裤(1分),注意保暖(1分),整理床单位(1分),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1分)。5操作后1.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棉球、纱布放入医疗垃圾桶内(1分);卵圆钳(1分)、火罐(1分)、弯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