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案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docx
PAGE2
PAGE2
PAGE11
PAGE11
课题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课时
4课时(180mi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论的发展历程,道义论的类型
(2)熟悉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医学道义论、医学美德论、医学功利论、医学公益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医学人道论与医学人本论的意义
(3)掌握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道义论与医学道义论、美德论与医学美德论、功利论与医学功利论、公益论与医学公益论、医学人道论与医学人本论的含义,医学美德论、医学人道论、医学人本论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生命论、道义论、美德论、效果论、人道论的观点分析、评价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
(2)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意识,能够关爱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道义论与医学道义论、美德论与医学美德论、功利论与医学功利论、公益论与医学公益论、医学人道论与医学人本论的含义,医学美德论、医学人道论、医学人本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生命论、道义论、美德论、效果论、人道论的观点分析、评价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案例导入
【教师】讲述“孕妇妊娠”案例(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2)应如何运用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上述案例中的伦理难题?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传授新知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生命论、道义论、美德论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生命论
生命论又称生命观,是指关于人们对生命所持价值观念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它以人的生命为研究对象,旨在引导人们善待人的生命。
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和生命理论的发展,生命论历经了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生命神圣论是传统生命论,也是一种最为永恒的生命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是现代生命论,是对传统的生命神圣论的完善和发展。
一、生命神圣论
(一)生命神圣论的含义
生命神圣论是一种强调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伦理观,是传统医学伦理学的思想基础。在医学领域,它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必须无条件地保持生命、不惜任何代价地维护和延长生命、一切人为终止生命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二)生命神圣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生命神圣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自身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和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后的产物。在远古时期,由于对大自然和生命现象的敬畏与知识贫乏,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在疾病、饥荒、灾害、战争等侵害面前几乎无能为力,加之宗教思想使然,生命被理解为超自然的概念,被认为富有神圣性,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的生命神圣论观念得以产生。在中世纪末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掀起的反对封建主义及宗教黑暗统治的活动中,生命神圣论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并一直持续到现代医学出现之前。
(三)生命神圣论的意义
1.对医学目的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2.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为生命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4.促进了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生命神圣论的局限性
生命神圣论对人类认识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神圣论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它以宗教等神秘主义为基础,这类基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经逐步瓦解。
(2)生命神圣论片面强调生命的数量和生物属性,忽视了生命的质量和社会属性,即人的社会学生命,最终发展为生命绝对神圣观,这种绝对化的生命观不利于合理分配社会卫生资源和控制人口数量。
(3)生命神圣论分裂了生命神圣、生命价值及生命质量。事实上并非一切状态下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神圣的,生命的神圣与否应当取决于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统一。
(4)生命神圣论只重视个体生命的意义,却忽视了人类的整体利益,从而造成医学实践标准的模糊和矛盾,导致在医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医学伦理难题。
二、生命质量论
(一)生命质量论的含义
一般认为,生命质量主要指生命的自然素质(体力和智力)。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它通常指患者的健康程度、治愈希望、预期寿命、智力状况等。
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来说,生命质量论就是根据人的生命质量的优劣来决定是否采取干预生命的医疗措施的一种生命伦理观。
【视野纵横】讲解“生命质量的级别”,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话题开展讨论
作为学生,要怎么做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呢,请举例回答。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小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