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诊科护理抢救流程与规范.pptx

发布:2025-05-21约2.88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诊科护理抢救流程与规范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09

06

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目录

01

抢救流程标准化

02

护理团队协作要求

03

急救技术操作规范

04

抢救设备管理标准

05

患者家属沟通策略

01

抢救流程标准化

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紧急、严重、一般三个等级,决定治疗先后顺序。

01

通过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等指标,快速评估病人的病情,确保分级准确。

02

病人信息记录

记录病人基本信息、主诉、初步诊断、分级等信息,为后续抢救提供依据。

03

病情快速评估

抢救预案启动流程

呼叫抢救团队

一旦发现病人病情严重,立即呼叫抢救团队,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01

紧急救治措施

根据病人病情,快速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通气等。

02

抢救设备准备

确保抢救设备齐全、完好,随时可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

03

多学科协作机制

学科专家协作

在抢救过程中,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提高抢救成功率。

团队分工明确

沟通与交流

各科室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抢救流程顺畅。

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得到最佳治疗。

1

2

3

02

护理团队协作要求

负责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组织并实施抢救措施,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任务分配。

主护职责

协助主护进行患者护理,负责执行主护的指令,参与抢救过程,确保抢救措施的执行。

辅护职责

根据各自的专业和能力,在需要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如呼叫医生、准备抢救物品等。

团队其他成员

主护与辅护角色分工

紧急医嘱复核流程

接收医嘱

辅护或指定团队成员接收医生下达的紧急医嘱,并复述确认。

01

主护对医嘱内容进行复核,确保正确无误,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途径等。

02

医嘱执行

辅护或指定团队成员执行医嘱,主护监督执行过程,确保患者安全。

03

医嘱复核

抢救物品传递规范

物品准备

根据抢救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抢救物品,并确保物品处于良好状态。

01

物品传递

在抢救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应迅速、准确地传递物品,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02

物品管理

主护或指定团队成员负责抢救物品的管理和补充,确保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满足抢救需求。

03

03

急救技术操作规范

心肺复苏术实施要点

快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和心跳

01

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并立即呼叫急救团队。

胸外按压

02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开放气道

03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道畅通。

人工呼吸

04

如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

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畅通,有无异物或分泌物堵塞。

采用正确体位,如侧卧位或恢复体位,以利于分泌物排出和维持呼吸道通畅。

在需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以建立更可靠的气道,确保患者呼吸稳定。

在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维持患者呼吸稳定。

气道管理标准化步骤

评估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静脉通路建立优先级

静脉通路建立优先级

评估静脉通路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监测和维护静脉通路

检查患者静脉通路是否畅通,有无出血、水肿或其他异常情况。

根据患者情况和急救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

使用留置针或静脉切开等方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及时输液和给药。

定期观察静脉通路情况,及时处理静脉炎、渗出等问题,确保静脉通路畅通无阻。

04

抢救设备管理标准

急救车物品定位管理

急救车物品分类放置

根据急救车物品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放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物品。

01

定位标签管理

在急救车物品上设置定位标签,标明物品的名称、规格和数量,以便在需要时快速识别和取用。

02

物品清单管理

制定急救车物品清单,每次使用后及时核对并补充,确保急救车物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03

检查除颤仪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电源线和导联线是否连接紧密,是否有裸露或破损的情况。

除颤仪使用前检查

设备外观检查

按照除颤仪的使用说明,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能量设置、充电时间、放电时间等。

功能检查

检查除颤仪的配件是否齐全,如电极、导电胶、电池等,确保在使用时能够正常运作。

配件检查

呼吸机参数预设规则

预设通气参数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预设合适的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报警参数设置

呼吸机连接检查

设置呼吸机的报警参数,如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等,确保在患者通气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检查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漏气或脱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通气。

1

2

3

05

患者家属沟通策略

病情告知风险控制

病情告知风险控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