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胰腺炎的护理.pptx
急诊胰腺炎的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5-05-15
目
录
CATALOGUE
02
病情评估
01
疾病概述
03
急救护理措施
04
专科护理干预
05
并发症防控
06
康复指导
疾病概述
01
胰腺炎病理机制
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
正常情况下,胰酶在胰腺内以非活化形式存在,当胰腺受到损伤或胰管阻塞时,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
炎症反应
胰腺细胞坏死
胰酶激活后,会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等,引发胰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
胰腺炎严重时,炎症可导致胰腺细胞坏死,引起胰腺功能衰竭。
1
2
3
急性发作临床表现
6px
6px
6px
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急性腹痛,多位于中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腹痛
多数患者发病初期有中度发热,持续3-5天,若持续高热,则提示胰腺坏死或继发感染。
发热
腹胀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
腹胀
01
03
02
严重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少尿、无尿、黄疸等。
器官功能障碍
04
急诊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之一,疼痛剧烈且持续,可向背部放射。
急性、持续性中上腹痛
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体征。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酶学指标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
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渗出等炎症改变,有助于确诊急性胰腺炎。
腹膜刺激征
血清酶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情评估
02
疼痛分级与监测
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是否涉及背部,疼痛是否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
疼痛部位及性质
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VAS、NRS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疼痛评分
持续监测疼痛变化,警惕疼痛程度加重或范围扩大。
疼痛变化趋势
生命体征观察要点
体温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警惕发热,了解发热原因。
01
呼吸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度,警惕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
02
脉搏
监测患者脉搏,注意脉率、节律及强弱变化。
03
血压
定期测量患者血压,警惕低血压或休克。
04
实验室指标分析
血常规
血气分析
淀粉酶
肝肾功能
监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
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需动态监测其变化。
了解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以及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肝肾功能受损情况。
急救护理措施
03
禁食与胃肠减压管理
禁食和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禁食,并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分泌和食物刺激,降低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负担。
监测胃液量和性质
营养支持
观察胃液的量和性质,以判断胃肠减压效果,同时要注意保持胃管通畅,避免堵塞。
禁食期间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同时保护胃肠黏膜,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1
2
3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血容量不足,需迅速补充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保证胰腺灌注。
液体复苏方案实施
补充血容量
补液时要注意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如平衡盐溶液、胶体液等,以避免诱发或加重胰腺水肿。
液体选择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半衰期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药物剂量
给药途径
尽量选择口服或肌注等给药途径,避免静脉给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选择镇痛效果好、对胰腺无刺激或刺激小的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镇痛药物使用规范
专科护理干预
04
营养支持策略
急性胰腺炎初期需禁食,以减轻胰腺负担,降低胰酶分泌。
急性期禁食
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等,维持营养平衡。
营养评估与补充
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低脂、低糖、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饮食调整
抗生素应用监护
抗生素效果评估
根据临床指标和细菌培养结果,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3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02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确保剂量、途径和时间准确。
01
并发症早期预警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1
腹部体征观察
定期检查患者腹部,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
02
器官功能监测
关注患者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
03
并发症防控
05
多器官衰竭预防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