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康复科康复流程.doc

发布:2025-05-22约小于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

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面是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体位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支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

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双脚离地时的骨盆控制训练等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持拐步行训练

上、下阶梯训练

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