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x

发布:2025-05-21约2.72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育苗管理要点

01

品种选择与处理

03

田间栽培技术

04

水肥一体化管理

05

病虫害绿色防控

06

收获与贮藏优化

01

PART

品种选择与处理

高产优质品种特性

产量高

选用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01

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售价。

02

抗病性强

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

03

品质优

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包括温度、光照、降水等。

气候条件

选用适应当地土壤条件的品种,包括土壤类型、肥力、排水等。

土壤条件

选用适应当地栽培制度的品种,包括播种时间、移栽时间、收获时间等。

栽培制度

区域适应性分析

种子消毒与浸种技术

种子消毒

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法,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的健康度。

01

浸种时间

浸种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控制在12-24小时之间,以保证种子吸水充分,提高发芽率。

02

浸种温度

浸种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吸水和发芽。

03

02

PART

育苗管理要点

苗床标准化建设

苗床规格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床。

苗床土配制

苗床选址

苗床宽度一般为1.2-1.5米,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四周设置排水沟。

使用肥沃、疏松、无病菌的土壤,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混匀后过筛备用。

温湿度精准调控

温度管理

出苗前保持苗床温度稳定在30-32℃,出苗后降至25-30℃,一叶一心期保持在20-25℃。

01

湿度管理

出苗前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适度控水,以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徒长。一叶一心期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02

壮苗培育关键指标

叶片浓绿、肥厚、舒展,叶缘呈锯齿状。

叶片形态

茎秆粗壮,有弹性,基部节间短,抗倒伏能力强。

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白嫩,根毛多,吸水吸肥能力强。

根系发达

苗高适中,不徒长,一般控制在20厘米左右。

苗高适中

03

PART

田间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方案设计

种植密度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插秧2万穴左右。

01

插秧深度

插秧深度控制在2-3厘米左右,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植株健壮。

02

田间布局

采用宽窄行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

03

机械插秧操作规范

插秧前的准备

选用性能优良的插秧机,确保插秧质量。

插秧操作

插秧机选择

提前调试好插秧机,确保秧块大小适中、均匀,秧苗叶片挺直、健壮。

按照预定的插秧深度和密度进行插秧,保持匀速直线行驶,避免漏插、重插和插得过深或过浅。

分蘖期长势调控

施肥管理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应适时施用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01

保持田间湿润,但避免长时间积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

02

病虫害防治

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壮生长。

03

水分管理

04

PART

水肥一体化管理

通过管道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滴灌技术

将水喷洒在作物叶片上,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同时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喷灌技术

通过地下管道将水渗入作物根系,减少地表水分流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渗灌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需肥规律与配方设计

需肥规律

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01

配方设计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需肥规律,设计合适的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02

肥料选择

优先选择有机肥和复合肥,减少单一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品质。

03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需肥规律,确定最佳的追肥时机,一般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等关键生长期进行。

追肥时机

追肥时机与方法

追肥方法

可采用条施、穴施、撒施等多种方法,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中,避免肥料集中造成烧根现象。

追肥量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控制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05

PART

病虫害绿色防控

主要病虫监测预警

主要病虫监测预警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稻瘟病

其他病虫害

通过监测田间稻飞虱的数量和密度,预测其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

在稻瘟病常发地区,需重点监测叶片和穗部的病害症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通过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捕,掌握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关注螟虫、稻蓟马等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敌,如蜘蛛、寄生蜂、青蛙等,以控制害虫数量。

微生物制剂

使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制剂,如Bt制剂、稻瘟病菌等,进行病虫害防治。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进行病虫害防治。

农业措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