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4∕T 4891-2024 白花龙育苗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40CCSB6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891—2024
白花龙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seedingcultivationofStyraxfaberi
2024-07-30发布2024-08-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891—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植物园(合肥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植物园(合肥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安徽逸林泽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安徽)生态规划院、安徽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德梅、周耘峰、程红梅、张继妹、詹双侯、姚晓春、陈一佐、巩永芳、胡欣、蒋兴川、张晶旭、陈望喜。
DB34/T4891—2024
1
白花龙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花龙(Styraxfaberi)育苗的圃地选择、播种育苗、温室大棚扦插育苗、病虫害防治以及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白花龙适生区播种苗、扦插苗的培育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圃地选择
圃地宜选在交通便利、排灌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土壤以土质疏松、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
5播种育苗
5.1种子采收
选择生长健壮、结实率高、无病虫害的优良实生单株,作为采种母树。9月下旬~10月中旬,采摘灰褐色已充分成熟的果实。
5.2种子处理
果实采摘后,应及时净种处理;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h,再用清水浸泡24h~48h。
5.3种子贮藏及催芽
处理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湿沙:种子体积比3:1,沙子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佳,上层覆盖5cm细沙。种子与湿沙混合物,置室外背阴处层积处理。在层积催芽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沙池湿度,使种子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下。
DB34/T4891—2024
2
5.4发芽检查
翌年早春气温开始升高,种子开始萌发,当“裂嘴露白”的种子数达30%时即可播种。
5.5播种时间3月上中旬。
5.6土壤处理
初冬对圃地进行全垦整地,深度30cm~40cm。结合整地,按照GB/T6001的要求,进行土壤消毒;按80kg/667m2~100kg/667m2的标准,施腐熟饼肥或按1000kg/667m2的标准,施商品有机肥。
5.7苗床整理
播种前一个月,准备苗床。床宽1.0m~1.2m,床高25cm~30cm,沟宽30cm。并对苗床进行耙碎、整平。
5.8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法。行距30cm,播种沟深2cm~3cm,将催芽萌动的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播种量3kg/667m2~5kg/667m2。播后立即覆土1cm~2cm,最后在苗床上覆一层草帘,并浇透水。
5.9苗期管理
5.9.1揭除草帘
种子发芽期间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出土60%时,及时揭除草帘。
5.9.2水肥管理
浇水应适时适量,速生期需水量较大,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生长前期以速效氮肥为主,生长后期以叶面喷施磷钾肥为主。
5.9.3中耕除草
幼苗生长期及时中耕除草,尤其浇水后和雨后及时进行。除草,应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松土应结合除草进行,宜全面、逐次加深。
5.9.4间苗补苗
幼苗出土至株高10cm期间,应结合中耕除草,分次进行间苗、定苗,及时间除过密苗、弱苗、病苗、死苗等;间苗后保持株距10cm~15cm。同时,对幼苗过于稀疏地块,应进行补苗,补苗宜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补苗后的地块,应及时浇透水。
6温室大棚扦插育苗
6.1嫩枝扦插
6.1.1扦插时间
DB34/T4891—2024
3
6月下旬~7月中旬。
6.1.2容器选择
按照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