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尿毒症并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护理个案PPT课件.pptx
一例尿毒症并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护理个案
汇报人:xxx
2025-04-18
目录
CATALOGUE
02
护理评估
03
护理措施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
05
康复与健康教育
06
护理总结与反思
01
病例介绍
01
病例介绍
PART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与性别
患者为一名52岁男性,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长期未规律服药,近期因病情加重入院。
职业与生活习惯
家族病史
患者从事体力劳动工作,长期吸烟史约30年,每日吸烟量约20支,饮酒习惯为每周3-4次,每次约500ml啤酒。
患者父亲有冠心病病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家族中存在心血管疾病遗传倾向。
1
2
3
病史及诊断
患者因突发胸痛、气促2小时急诊入院,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疼痛呈压榨性,向左肩背部放射。
主诉
患者2小时前在工地劳动时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呼吸困难,自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症状逐渐加重。
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尿毒症。
现病史
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外,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既往史
01
02
04
03
诊断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28次/分,体温36.8℃,血氧饱和度88%。
生命体征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律齐,未闻及杂音。
体格检查
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实验室检查
肌钙蛋白I显著升高(15.6ng/mL),CK-MB升高(68U/L),血肌酐856μmol/L,尿素氮28.6mmol/L,血钾6.2mmol/L,提示急性心肌损伤合并尿毒症。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肺淤血,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02
护理评估
PART
病情评估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尿毒症的病程、透析频率、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诱因及治疗经过,重点关注有无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如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以及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伴随症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体格检查
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肺部听诊、腹部触诊等,重点关注有无心脏杂音、肺部湿啰音、腹水等体征,为病情判断提供依据。
生命体征监测
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尤其是透析前后及心肌梗死急性期,关注血压波动情况,防止高血压危象或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血压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等,评估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注意有无发热或低体温现象,评估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心率与心律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尤其是存在呼吸困难时,确保氧合状态稳定,必要时给予氧疗支持。
呼吸频率与血氧饱和度
01
02
04
03
体温监测
心力衰竭风险
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关注有无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感染风险
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尤其是长期透析患者,注意有无感染迹象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和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风险
根据心电图监测结果,评估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制定应急预案。
电解质紊乱风险
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尤其是钾、钠、钙、磷等,防止因透析或心肌梗死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导致心律失常或其他并发症。
并发症风险评估
01
02
03
04
03
护理措施
PART
生命体征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常伴随剧烈胸痛,需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以缓解疼痛,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
疼痛管理
氧疗支持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恶化情况。
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避免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直到病情稳定。
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必要时使用无创通气或机械通气支持,确保氧合水平稳定。
急性期护理
限制活动
透析参数调整
根据患者的尿毒症程度和心功能状态,个性化调整透析液的电解质浓度、超滤率和透析时间,避免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或电解质紊乱。
营养支持
透析患者易出现蛋白质和维生素丢失,需提供高蛋白、低磷饮食,并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持营养平衡。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透析过程中是否出现肌肉痉挛、恶心、头痛等低血压症状,及时调整超滤率或补充生理盐水,预防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透析通路维护
确保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导管的通畅,定期检查通路有无感染、血栓或渗漏,严格执行无菌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