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docx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过敏性休克的常见诱因()
A.药物过敏
B.食物过敏
C.运动过度
D.昆虫叮咬
答案:C
解析: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常见的诱因包括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等)、食物过敏(如海鲜、牛奶等)、昆虫叮咬等。而运动过度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过敏性休克,所以答案选C。
2.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
A.呼吸道症状
B.皮肤黏膜症状
C.循环系统症状
D.消化系统症状
答案:B
解析:过敏性休克时,皮肤黏膜症状往往最早出现,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等,循环系统症状如血压下降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等相对出现较晚。所以答案是B。
3.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地塞米松
B.肾上腺素
C.异丙嗪
D.氨茶碱
答案:B
解析: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能够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但不是首选;异丙嗪是抗组胺药,可辅助治疗;氨茶碱主要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但都不能替代肾上腺素的作用。所以答案为B。
4.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肾上腺素的给药途径通常为()
A.皮下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皮内注射
答案:B
解析: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中,肾上腺素通常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肌肉注射吸收较快,能迅速发挥作用。皮下注射吸收相对较慢;静脉注射一般在病情危急、肌肉注射效果不佳时才考虑使用,且静脉注射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速度,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皮内注射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等,不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所以答案选B。
5.过敏性休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给予吸氧
B.气管插管
C.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
D.给予氨茶碱
答案:A
解析:当过敏性休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首先应立即给予吸氧,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气管插管是在吸氧不能缓解呼吸困难,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的气道梗阻或呼吸衰竭时才考虑的措施;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一般不作为首选,且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氨茶碱可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但不是首先采取的措施。所以答案是A。
6.下列关于过敏性休克患者补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快速补液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
B.一般先输入晶体液
C.补液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D.补液过程中不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答案:D
解析:在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中,快速补液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一般先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以迅速补充血容量。补液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休克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确定。在补液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以评估补液的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所以答案选D。
7.患者因药物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在使用肾上腺素后,血压仍未回升,此时应考虑()
A.加大肾上腺素的剂量
B.加用血管活性药物
C.立即输血
D.继续观察
答案:B
解析:当使用肾上腺素后血压仍未回升时,可考虑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进一步升高血压,改善组织灌注。加大肾上腺素的剂量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一般不轻易采用;立即输血需要有明确的指征,如存在大量失血等情况,单纯的过敏性休克一般不需要立即输血;继续观察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休克进一步加重。所以答案是B。
8.过敏性休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
B.头高脚低位
C.半卧位
D.侧卧位
答案:A
解析:过敏性休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采取平卧位,这样可以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头高脚低位会减少脑部的血液供应;半卧位一般适用于心肺疾病患者等;侧卧位主要用于防止呕吐物误吸等情况,但不是过敏性休克患者的首选体位。所以答案选A。
9.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对抗过敏性休克时的组胺释放()
A.阿托品
B.异丙嗪
C.多巴胺
D.葡萄糖酸钙
答案:B
解析:异丙嗪是抗组胺药,可竞争性阻断H1受体,能对抗过敏性休克时组胺释放引起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作用。阿托品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多巴胺是血管活性药物,用于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葡萄糖酸钙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中的平滑肌痉挛等,但主要不是对抗组胺释放。所以答案是B。
10.过敏性休克患者经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