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VOCS油气回收装置泄漏、火灾事故应急处理.doc

发布:2025-05-22约2.1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更多高质量文档请联系。

VOCS油气回收装置泄漏、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类型

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

事故发生区域

VOCS油气回收装置

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可能造成在事故区域范围内操作人员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事故征兆

1.设备设施缺陷,导致易燃物料泄漏

2.设备管道腐蚀物料泄漏

3.设备、管道检修清洗置换不彻底,动火引发火灾爆炸

次、衍生事故

人身伤害、环境污染

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车间主任

成员:班组全体成员

应急组织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职责:

1.负责救援工作。

2.负责疏散引导和安全防护救护工作。

3.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发现异常

现场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巡检人员发现VOCS油气回收装置附近可能发生泄漏。立即安排岗位人员到现场确认。

主操

现场确认、报告

班长或岗位外操佩戴空气呼吸器现场确认,寻找泄漏源,向主控室报告。

班长、发现泄漏第一人

中控室向公司领导及车间领导报告。

主操

初期处置

班长得报告后,首先确认现场风险,必要时带领员工到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同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车间主任。

班长

1.远程切断油气回收装置管线罐区、装卸站、焚烧炉等相关的紧急切断阀门。

主操

2.关闭泄漏点前后的手动阀门(若可能)。

操作人员

启动应急程序

1.通知其他岗位人员增援:VOCS油气回收装置发生泄漏;其他人员停止作业,携带空气呼吸器立即到VOCS油气回收装置集合,由班长指挥开展应急抢险,请无关人员及施工人员立即沿上风向、到紧急集合点集中(重复数遍)。

2.现场采用水喷淋、蒸汽等手段进行掩护并驱散泄漏气体。

班长

人员疏散

组织现场与抢险无关的人员(含施工人员)撤离。清点现场人员。

副操

事故升级

现场处置过程中起火,导致人员受伤。

操作人员

报警

中控室向119、120报警:“VOCS油气回收装置发生泄漏,现场处置过程中起火,导致×人烧伤。”

副操

中控室向公司领导及车间领导报告。公司内应急电话:安全部:*******

主操或班长

警戒

1.佩戴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检测仪划定警戒范围。

2.禁止所有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岗位人员陪伴化验室人员

灭火行动

1.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班长组织外操用干粉灭火器,控制初期火势,防止火灾蔓延。

2.如果火势较大,则将所有电气设备断电。

3.利用罐区周边消火栓,使用水枪,全方位对着火部位实施灭火。

操作人员

掩护救人

利用罐区周边消火栓,使用喷雾水枪,掩护救人。

班长指定人员

人员抢救

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担架,在雾状水掩护下,将受伤人员从危险区救出,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施行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

班长指定人员

伤员转运

坚持正确抢救受伤人员,待120到场后,将需要抢救的伤员送往医院;或设法用公司车辆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

班长指定人员

接应救援

派相关应急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候、引路。接应医护人员车辆及外部消防增援。

班长指定人员

消防、泡沫系统保障

1.监控消防水系统情况,联系生产运行中心保证管网压力。

操作人员

2.打通流程、准备提供水/泡沫保护(若有必要)。

操作人员

灭火冷却

1.开消防水炮和消防喷淋对着火点进行冷却,对邻近设备、设施降温隔离。

操作人员

拦截污水

确认公司雨排大闸关闭,拦截污染水,防止水体污染。

操作人员

现场恢复

1.火灾扑灭后,检查事故现场,消灭余火,消除隐患,并确认设备损害情况,联系相关单位修复。

车间领导

2.按照操作规程恢复工艺生产。

操作人员

污水处理

通知相关部门对产生污水进行处理。

车间及相关部门

注意事项

1.现场处置前,应充分辨识现场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个人防护开展应急处置。

2.进入事故区域及可能中毒区域必须戴空气呼吸器,其它附近区域(浓度不高、符合要求)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接触有毒介质的关阀人员、回收人员和堵漏人员须穿防护服。

3.人员疏散应根据风向标指示,撤离至上风口的紧急集合点,并清点人数。

4.施工人员疏散时,应检查关闭现场火源,切断临时用电电源(现场监护人员负责施工人员的疏散、引导工作)。

5.报警时,须讲明泄漏地点、泄漏介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有无火情及报警人姓名。

6.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7.严禁使用非防暴通讯设备。

8.人员灭火时注意站在上风向,防止灭火时发生烟气窒息中毒现象。

9.尽快扑灭初期火灾。

10.当小面积发生泄漏、火灾、中毒时,危险区域一般以事故现场为中心,在直径30m的周围区域内为危险区域,30m以外为安全区域;当大面积发生泄漏、火灾、中毒时,危险区域应成几何倍数增加。

11.对周围着火点的罐区和装置进行有效冷却和阻隔,控制着火装置稳定燃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