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肠癌的新进展.pptx

发布:2025-05-20约1.0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肠癌的新进展2004

人群(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亚细胞

组织

病因发病肿瘤患者诊断治疗随访

细胞(病理学)

肿瘤患者

中国卫生环境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

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疗设备的改善

疾病谱的改变

肿瘤谱的改变

肿瘤类型谱的改变

中国疾病发病趋势

改变医院科室设置

医院改变科研选题和投资方向

改变医生床位设置

医生改变学习和研究重点

改变临床思维重点

因应变化对策

世界第三位的恶性肿瘤

发达国家第二位的恶性肿瘤

上海市第三位的恶性肿瘤

中国第四位的恶性肿瘤

大肠癌的发病现状

01

03

04

02

05

06

年份上海市大肠癌粗发病率

1962年8.7/10万

1989年28.2/10万

1995年31.96/10万

1999年男43.4/10万

女39.3/10万

上海市大肠癌发病变化趋势

发病年龄提前(平均年龄45岁)

低位大肠癌发病率高(直肠癌75%)

合并血吸虫常见

恶性程度高类型肠癌比例高

合并肝转移相对较少

中国大肠癌的特点(80s)

01

02

03

04

05

发病年龄上升(上海市61岁)

发病部位上升(上海市结肠癌61%)

合并血吸虫少见

肿瘤类型变化

合并肝转移常见

大肠癌的变化趋势

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5-10%

家族性腺瘤病05-1%

非遗传性大肠癌:(散发性肠癌)

遗传性大肠癌:

大肠癌的分类

APC途径大肠癌大肠癌家族性腺瘤病

01

01

02

03

04

05

APC途径散发性大肠癌

MMR途径大肠癌遗传性非腺瘤病性大肠癌

MMR途径散发大肠癌

其它途径大肠癌?

02

03

04

05

大肠癌基因分类

家族性腺瘤病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大肠癌

其他遗传性大肠癌

大肠癌的家族聚集现象

遗传性大肠肿瘤

家族性腺瘤病(0.5-1%)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大肠癌(5-10%)

其他遗传性大肠癌

大肠癌的家族聚集现象

遗传性大肠肿瘤

大肠癌家族史

10-15%的大肠癌患者有家族史

有大肠癌家族史者CF腺瘤检出率21-40%

英国Lovett报道:

普通人群大肠癌发病率:1/50

一个一级亲患大肠癌危险性升至1/17

一个一级/二级亲患CRC危险性升至1/12

一个一级亲在45岁前患CRC危险性升至1/10

二个一级亲患CRC危险性升至1/6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新生儿1/10000发病率

第5号染色体APC基因突变引起

出现大肠息肉年龄为16岁

所有患者35岁时均表现为腺瘤病

大肠腺瘤终生癌变率为100%

家族性腺瘤病的临床特点

50-100%合并胃底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几乎不癌变

01

90%的FAP患十二指肠腺瘤,10%癌变,大多发生在壶腹周围,50%于十二指肠乳头

02

可合并其他小肠腺瘤,癌变很少

03

家族性腺瘤病的大肠外病变

手术治疗:全大肠切除

次全大肠切除

注意:十二指肠镜检

药物治疗:舒林酸西乐保

FAP的临床处理

肠外病变有:硬纤维瘤

Gardner综合征

骨瘤

国外多见,国内少见

皮肤软组织肿瘤等

合并肠外病变

特殊型FAP

Turcot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

退行性星形细胞瘤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成神经管细胞瘤

室管膜瘤

特殊型FAP

肠癌的平均年龄50岁

05

腺瘤直径几乎都小于1CM

04

70%局限于脾区

03

特征:腺瘤数量少

02

衰退性腺瘤病AAPC

01

特殊型FAP

诊断标准(Amsterdam标准)

同一家族有3例大肠癌发病,

其中一人是另二人的一级亲。

至少连续二代发病

其中一人发病年龄小于50岁

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

日本HNPCC诊断标准24例(6.3%)

Amsterdam诊断标准10例(2.6%)

HNPCC改良标准10例(2.6%)

HNPCC改良标准(加胃癌、肝癌)34例(8.7%)

连续调查392例大肠癌病例结果:

不同诊断标准差别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