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读GB18409 - 2013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最新解读.pptx
GB18409-2013汽车驻车灯配光性能最新解读
一、标准基础:理解GB18409-2013的基石
1.1标准的适用范围究竟多广?
GB18409-2013明确适用于M、N类汽车的各类驻车灯。M类涵盖载客汽车,从常见的家用轿车到大型客车;N类则针对载货汽车。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城市街道穿梭的小型快递货车,还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长途客运大巴,其驻车灯都需遵循该标准,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一致性。
1.2关键术语的深度剖析
GB4785界定的术语在本标准中沿用,如对驻车灯的定义,明确其在车辆驻车时的照明与警示作用。理解这些术语是把握标准核心的关键,例如光色的色度特性,它决定了驻车灯在不同环境下的辨识度,直接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对车辆状态的判断。
1.3与其他标准的千丝万缕联系
此标准与GB4599(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GB15766.1(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等相互关联。驻车;
灯若采用灯丝灯泡,需符合GB15766.1或ECER37规定,各
标准协同作用,从灯泡基础性能到灯具整体配光,构建起汽车照明系统的标准体系,保障车辆照明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1.4标准制定的初衷与背景揭秘
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和交通环境复杂化,对驻车灯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旧标准难以满足现代汽车多样化设计与安全需求,
GB18409-2013应运而生。它参考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相关规定,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提升驻车灯配光性能,减少因灯光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
1.5标准的权威性保障从何而来?
该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具有权威性与强制执行力。其制定经过严谨调研、试验验证与专家论证,数据精准可靠,技术要求科学合理,为汽车驻车灯生产、检测及使用提供坚实依据,促使行业规范化发展。
二、技术要求:驻车灯性能的核心指标
2.1一般规定:日常使用的坚固保障;
驻车灯设计制造需满足正常使用条件下抗振动要求。即使车辆
行驶在颠簸路面,驻车灯也应稳定工作,持续发挥照明与警示功能。这要求灯具在结???设计、材料选用及组装工艺上严格把关,确保内部元件稳固,外壳坚固耐用。
2.2光色要求:醒目警示的色彩密码
驻车灯光色色度特性遵循GB4785规定,常见为白色(前驻车灯)与红色(后驻车灯)。在规定几何可见度范围外,光色无明显变化,保证从各个角度观察,驻车灯颜色辨识度一致,让其他道路使用者能准确判断车辆位置与状态。
2.3发光强度:亮度的合理界定
前驻车灯发光强度在2cd至60cd之间,后驻车灯在2cd至
30cd之间。这一范围既保证驻车灯在夜间或低能见度环境下醒目,又避免光线过强造成眩目干扰其他驾驶员。例如在夜间停车场,合适强度的驻车灯能清晰标识车辆位置,又不影响周边人员视线。
2.4基准轴线外发光强度限制:全方位的警示考量;
在基准轴线外几何可见度范围内,各测量方向发光强度有严格
要求。既需满足最小限值乘积要求,保证不同角度都有足够警示效果;又不能超过最大值,防止光线发散过度。对于与制动灯混合的后驻车灯,特定区域允许更高发光强度,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2.5多光源单灯的特殊要求:光源失效的应对策略
多光源单灯中,任一光源失效时,仍要满足最小发光强度要求,确保车辆警示功能不受影响。所有光源点亮时,不能超过最大发光强度,避免光线过强。这种设计提高了驻车灯可靠性,即使部分光源故障,车辆在驻车时依然能被有效识别。
三、试验方法:验证驻车灯性能的途径
3.1预燃处理的重要性
测量前驻车灯需以测试电压充分预燃,使光性能稳定。因为新点亮的灯泡或光源模块,其发光强度、光色等性能会随时间变化。预燃确保测试数据反映驻车灯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性能,提高试验准确性与可靠性。
3.2不同光源类型的测量要点;
使用不可更换光源的驻车灯,在特定电压(6.75V、13.5V或
28.0V)下测量。单个可更换灯丝灯泡且不带电光源控制器的驻车灯,用标准灯泡在规定基准光通量下检测。非灯丝灯泡的驻车灯,点亮1分钟和30分钟后测量发光强度,以评估其性能稳定性。
3.3配光性能及光色和色度特性测量流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