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考题专题研究).ppt
目录返回目录热点命题解读1热点新题精练2考情总结热点命题解读1.设题素材:南水北调一滴水的故事(2021.17);一个塑料瓶“废”或“宝”两种命运(2020.22);垃圾分类“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靠自发无惩戒”(2019.18);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袋数量惊人,它们被丢弃在世界各个角落,甚至出现在海底深处、珠穆朗玛峰顶峰、极地冰盖(2018.17)。2.设问类型:评析、做法、开放性类(写感谢信)。3.涉及考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法治与德治、绿色发展的举措。核心观点典型素材素材:“绿色长城”护京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1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0.59%提高到如今的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形成了保护京津的绿色屏障。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不仅减轻了风沙危害,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使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种养、生态旅游、沙漠景观等产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初步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据统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保持在25%左右。热点辐射考点1.请谈谈你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认识。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③要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2.建设保护京津地区的“绿色长城”有何重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国家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②有利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③有利于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青少年如何为“绿色长城”贡献自己的力量?①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积极参与植树等低碳活动;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⑤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热点新题精练一、选择题1.某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将农业产业、农村建设、农民致富融合发展,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这体现了()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②乡村振兴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③我国严守环境质量底线④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C2.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野生亚洲象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亚洲象北移途中,我国各地各部门采取各项措施,沿途护送象群,引导象群避开人口密集区,监测预警人员航拍大象时,把无人机高度保持在100米以上,尽可能减少对象群的打扰。这些柔性措施()①表明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日益增强②有利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④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形势总体有所改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3.我国自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共有164.3亿人次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达742亿株。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完成了我国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承诺的植树任务。从中可以看出()①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②我国努力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③我国资源种类不断增加④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B目录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