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给排水设计培训.pptx

发布:2025-05-17约3.47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给排水设计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设计流程规范

01

设计基础认知

03

材料设备选型

04

节能环保技术

05

图纸审查验收

06

典型项目案例

设计基础认知

01

包括水源、输水管网、配水管网、水量调节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及给水处理等。

包括排水管网、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等,分为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种。

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保障建筑消防安全。

包括热水制备设备、热水供应管网及热水循环系统,提供建筑内热水需求。

给排水系统组成分类

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消防系统

热水系统

国家规范标准解读

规定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安全及卫生要求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定建筑消防设计的防火措施、消防设施的配置及消防安全疏散等要求。

强调节水、节能、环保等绿色建筑理念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涵盖给排水工程设计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计算方法及工程设计实例等。

《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

01

02

04

0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设计原则与目标

满足用户需求

确保建筑内给排水系统满足用户生活、生产及消防等需求。

保障安全

防止因给排水系统问题导致的火灾、水灾等安全隐患。

经济合理

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及运行费用。

环保节能

采用节水、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设计流程规范

02

确定给排水系统形式

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排水系统形式,包括冷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等。

确定管道布局走向

根据建筑结构和用水点分布情况,确定给排水管道的布局和走向,避免管道过长或过于复杂。

选择合适的管材及附件

根据水质、水压、管道长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材及附件,如阀门、水泵等。

初步计算水量水压

根据建筑用水需求和供水条件,初步计算水量和水压,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方案设计阶段要点

01

02

03

04

确定管道管径

根据水量和水压计算结果,确定管道的管径,保证管道输送水量和稳定性。

管道穿墙穿板处理

对于管道需要穿墙、穿板的情况,需在施工图中明确标注,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标注管道附件

在施工图中标注管道附件,如阀门、水表、水泵等,并注明其型号、规格和安装要求。

细化管道布局

在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给排水管道的布局和走向,确定管道的具体位置和标高。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管线综合调整策略

管线分层布局

对于大型建筑,可以将给排水管道分层布局,避免管道交叉和混乱。

02

04

03

01

合理设置阀门和附件

在管道适当位置设置阀门和附件,方便日后维修和管理。

优化管道走向

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管道长度,减少管道转弯和穿越障碍物的次数。

协调其他专业管线

在管线综合布局时,需与电气、暖通等专业进行协调,避免管线冲突和碰撞。

材料设备选型

03

管材类型

根据管材类型和压力等级,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等。

连接方式

管件选用

根据管道系统布局和连接方式,选用合适的管件,如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等。

根据系统需求和流体特性,选择适合的管材,如钢管、铸铁管、塑料管等。

管材选用与连接方式

水泵水箱参数计算

水泵选型

根据系统流量、扬程和输送液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水泵类型,如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

水箱容积

配套设备

根据系统需求和供水方式,计算合适的水箱容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根据水泵和水箱的参数,选择适合的配套设备,如止回阀、闸阀、过滤器等。

1

2

3

消防设备配置标准

按照建筑类型和火灾危险等级,确定消火栓的布置方式、数量和水源要求。

消火栓系统

根据火灾类型和灭火需求,选择合适的喷水灭火系统,如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等。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根据建筑特点和消防要求,配置适量的灭火器、消防沙、消防桶等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

消防器材配置

节能环保技术

04

节水器具应用规范

节水龙头

采用低流量、低噪音的节水龙头,有效减少用水量。

节水便器

采用高效节水型坐便器,降低冲洗用水量。

节水淋浴设备

采用低流量淋浴头、智能淋浴控制系统等,减少淋浴过程中的用水浪费。

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热水,降低热损失。

热水循环系统优化

热水供应方式

优化热水循环管路,减少无效循环和热量损失,提高热水供应效率。

热水循环系统设计

选择高效节能的热水循环泵,降低运行能耗。

热水循环泵选用

雨水收集

利用屋顶、地面等集雨面收集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后进入雨水储存系统。

雨水回收利用设计

雨水储存与利用

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储存,用于景观补水、道路浇洒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净化处理

采用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对收集的雨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